新闻深呼吸+ | 台湾杂菜饭业者真的是看心情收费吗?

在台湾街头,杂菜饭店随处可见,既是打工族的温饱选择,也是网络上的调侃话题。看似不透明的“目测计价”,很多网民觉得商家是看心情计价的。

和许多华人城市一样,杂菜饭(台湾称“自助餐”)是台湾饮食文化的重要部分。相比新加坡的杂菜饭按菜品标价计算,台湾则是让顾客按自己食量来自取菜色,最后由老板以经验“目测计价”。

这特殊的“目测计价”制度就因价格看似不透明而成为网络热议焦点——网友戏称“自助餐价格就像女人心一样阴晴不定”、老板“看心情算钱”,甚至说买饭好比一种赌博行为。

主播赵全胤实地体验夹菜点餐,第一次拿着夹子面对约80种菜肴,她笑着说:“我瞬间有了人生的选择权”。
 

主播赵全胤实地体验夹菜点餐。

在结账时,老板仅用数秒便报出总价新台币100元(约4.30新元)。面对全胤疑惑,老板立即将每样菜的价格快速拆解出来 —— 饭10元、一份酸甜鸡20元、两小份蔬菜15元、炸鸡排55元,总计100元。这番快速心算让全胤惊叹小贩都有“最强大脑”。

为了验证定价的准确性,制作团队在同一家店进行小实验:三名工作人员分别夹取相同菜色但不同分量,最终收费结果分别为110元、120元和170元,显示老板确实按量收费,而非随意定价。

为了验证定价的准确性,三名工作人员分别夹取相同菜色但不同分量,结果收费不一样。

豪美自助餐经理黄嘉霖解释,自助餐的定价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菜品种类、食客拿的分量、原材料价格波动等等。

而商家不称重计价来提高价格的透明度,他解释说,是因为称重无法把不同食材分开计价,青菜和肉类的价格差距大,用统一价格不公平。

黄嘉霖分享,曾有食客连续两天拿相近的菜色,但计价上还是有差别。当食客质疑时,他向食客解释,食客今天拿的是重菜类,而且分量也比昨天多了。

他也指出,引入智能自动计价系统虽可提升准确性,但削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温度。

他能记得熟客的习惯和喜好,例如谁需餐具、谁要切鸡排、加胡椒粉等,也记得食客每天拿的菜色和分量。他觉得这种与顾客之间的默契和互动是一种人情味的体现,不是一个智能计价机器可以取代的。

年轻业者弃自助餐经营模式

而在另一端,年轻一代业者林俊玮则选择走出传统。他所经营的禾稻顶便当店,以统一配菜、定价明确、健康便当为特色。他认为,制作便当省人力、简化流程,无需每天烹煮数十道菜肴。

他曾助爸爸经营传统自助餐店,每天需13至14个员工支撑,他的新模式只需六人便可运作,大幅减轻成本,也省去和顾客有计价上的争议。

台湾的自助餐文化背后是一场时间积累下来的信任机制。虽然它在网络世界中成了老梗,但在现实生活中,多数顾客其实都心知肚明——目测也好,定价也罢,若价格合理、分量对等,老板和顾客之间自有一把无形的秤。

相关标签
  • 新闻深呼吸+
  • 8world Stories+
  • 杂菜饭
  • 杂菜饭价格
  • 台湾
  • Taiwan
  • economy rice
  • 新闻深呼吸+

    呈现我们身边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不分年龄,不畏困难,坚持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快乐和满足。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