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深呼吸+ | 吉隆坡杂菜饭生意 看见人情味和同行互斗

在吉隆坡,有一间RM9.90的“任吃任拿”杂菜饭店给老板带来多将近一倍的客流。面对物价高涨和激烈竞争,有杂菜饭业者力拼创意与规模,也有老摊贩靠人情味守住老顾客。

在吉隆坡,有一间RM9.90的“任吃任拿”杂菜饭店给老板带来多将近一倍的客流。面对物价高涨和激烈竞争,有杂菜饭业者力拼创意与规模,也有老摊贩靠人情味守住老顾客。

在吉隆坡“祖味什饭专卖店”,贴着一张吸睛的招牌:一盘杂菜饭一律RM9.90,只要碟子装得下,菜肴任你拿,不限分量。这种大胆定价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顾客,个个拿菜毫不手软,一盘菜堆成小山也不稀奇。

店主郑祖桥早有心理准备,他给食客的件是:只能堂食、一定要拿饭、以及要把食物吃完。他说,大家平时舍不得拿的菜,这里可以大胆尝试。

自《看见主播》制作关于新加坡菜饭标价的视频后,主播赵全胤决定走出国门,踏步马来西亚吉隆坡, 采访当地杂菜饭的经营模式与消费现象。

在马来西亚称为“杂饭”,当地的杂菜饭普遍是自助式的,食客自己拿菜,然后商家会按分量和菜品来计价。而在物价持续攀升的环境,因杂菜饭价格引发的新闻频频出现,有人因不满收费而打店员一巴掌,吃杂菜饭还甚至成为男女朋友之间在消费上的矛盾。

马来西亚的“杂饭”是自助式的,商家按食客拿的分量和菜品来计价。

自郑祖桥推出9.90令吉优惠价以后,他表示客流量增加了近一倍,从以前一天的300、400个客人增加到现在的500、600个客人。在社交媒体上也看到有其他的马来西亚杂菜饭业者用相同的定价策略来吸引食客。

面对外界担心这种做法可能引发恶性价格战,郑祖桥不以为意。他坚持自己的定价策略: “生意各有各做,有竞争才会有进步。”他甚至鼓励同行推出6.90令吉的版本,“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

但客流量翻倍,并不意味利润增加。郑祖桥坦言,杂菜饭并非如传言是“最赚钱的饮食业”。成本上涨,利润微薄,全靠销售量来支撑,“像猪肉,现在成本涨了100%,几乎不赚钱,但还是得卖有猪肉的菜肴。”

76岁的兰姐坚持亲自下厨,每天煮30多道菜肴。

与此同时,老字号“家乡什饭”的摊主杨星兰—人称“兰姐”,则用另一种方式留住顾客的心。76岁的她40年来每天亲自下厨煮30多道菜肴,靠的是纯朴与不加味精的家乡风味。

兰姐的顾客大多是多年熟面孔。她幽默的指着一个男顾客说,“他不来吃我的咖喱鸡,他会死。他每天都会来吃我的咖喱鸡。”有些顾客还会关心她的身体状况,见她脚痛,会主动边结账边对她说:“你不要动,我过来给钱。”正是这种人情味,使她在激烈的市场中仍保有一席之地。

但现实不容忽视。兰姐坦言,今年生意是近期最差的一年,食材、人工成本样样上涨,越来越多业者进军饮食业,加剧竞争。她一个员工的薪水每月就要3000令吉,甚至常自掏腰包帮助工人度过难关。

据郑祖桥观察,近来饮食业新业者增加了三成,导致咖啡店里曾经常见的杂菜饭摊,十间只剩两间。小档口的“阿姨叔叔们”一个个退场,留下的,是必须拼创意、拼规模的新一代。

当问到兰姐计划几时退休时,她说:“我不舍得我的顾客。我从40年前什么都没有,到现在该有的都有了,可以不用做了。但是你看这些顾客,我能不做吗?有这样的顾客,我还想做,能多做几年就做。”

年轻业者推新策略、老摊贩守传统,在吉隆坡这座城市,一盘杂菜饭背后藏着的是食材价格的压力、人力成本的负担,也有一丝丝温柔的人情味与执着。这不只是一顿午餐,更是一门关于坚持、创新与社区情感的生意。

相关标签
  • 新闻深呼吸+
  • 8world Stories+
  • 杂菜饭
  • Malaysia
  • 新闻深呼吸+

    呈现我们身边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不分年龄,不畏困难,坚持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快乐和满足。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