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深呼吸+ | 开国十年巨变 见证新加坡崛起

建国初期的十年,是新加坡从动荡走向稳定、从依赖迈向自立的关键时期。《8视界》带您一览新加坡开国后如何一步步打造属于自己的国家认同与发展蓝图。

1966年至1975年,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独立后的首十年,作为一个刚刚起步的国家,新加坡致力于奠定国家的基础和储备。从实施身份证制度、建立自主防卫能力到展开国际航空事业,国家经历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国家认同的确立

1966年,新加坡推出第一张粉红色的国民身份证(NRIC),象征国家身份的正式确立。同年6月,新加坡人也开始使用属于自己的护照,不再依赖马来亚的证件。

到了1967年6月,新加坡发行以胡姬花为主题的新币,正式取代马来亚与英属婆罗洲元。

这些举措不只是行政变革,更是国家象征的重要宣告:新加坡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有自己的人民、边界与货币。

这些基础设施也为国家治理、经济运作与国际通行提供保障,是建立国民认同不可或缺的一步。

全民防卫观念渐形

1967年3月14日,新加坡实施国民服役制度,首批约9千名18岁男性被征召入伍。这是应对英军即将撤离、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决策。

英军在1971年的撤离对本地经济和安全带来双重冲击,新加坡必须迅速建立自我防卫能力。

国民服役不仅填补军事空缺,也逐步培育国人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意识。这项制度至今仍是国家防卫战略的核心。

经济自主  与全球接轨

1970年,珍珠坊作为本地第一座综合型购物中心启用。它结合住宅、办公与零售用途,象征城市空间的重构与经济多元发展。

两年后的1972年,新加坡航空公司在与马来西亚航空分家后成立,并迅速发展为区域领先的航空公司。

新航的国际拓展不仅代表新加坡“走出去”的策略,也让“新加坡品牌”踏上全球舞台,提升国家形象与旅游业的发展潜力。

更多相关最新消息和报道,请点击SG60》专页

相关标签
  • 新闻深呼吸+
  • 8world Stories+
  • SG60
  • 新加坡60
  • Singapore 60
  • 新闻深呼吸+

    呈现我们身边小人物的故事:他们不分年龄,不畏困难,坚持信念,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带给自己和身边的人快乐和满足。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