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雪兰莪州一户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共有30多人,79岁高龄的母亲吕亚宝逾半世纪来每逢除夕必须亲自下厨烹饪团圆饭。这一项“大工程”需要她备菜两天、烹饪约七小时。她说,团圆饭的意义在于家庭团聚,但桌上佳肴一样不能马虎。
《中国报》报道,吕亚宝是雪州班达马兰新村乡村管理委员会主席柯金胜的母亲,她已经从两代同堂煮到五代同堂。如今虽然听觉渐渐不灵光,但仍把团圆饭当作年度重要任务,每年如一日,卯足精力、精心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家族大团圆。
卤肉猪肚汤海鲜不能少
吕亚宝每年在除夕前两天开始备菜,制作超过十样菜肴,大多是传统福建系菜色,例如卤肉、猪肚汤、芋头、肉丸等,而鱼、鸡、海参也都不能少。特别是每年必备的猪肚汤,是她继承了家婆的手艺,是家族的味道,也是先人的味道。
“虽然团圆饭功夫繁重,要准备很多材料,但我一想到这是为了家人准备的一餐,就一点也不觉得辛苦,更何况这是一年一度的家庭聚餐,可以亲自烹饪,绝对非常值得。一直以来,只有二女儿帮我,成为我的助手。这也是为了避免人多手杂,我们每年除夕凌晨5点许便起身,开始烹饪。”
她也指出,每年都会煮到约早上10点,然后开始祭拜祖先,下午再继续烹饪约两小时,因此前前后后需要大概七小时。

图:中国报
20尺长桌宴
柯家五代同堂,柯金胜的七名兄弟姐妹、八个家庭的成员超过30人,风雨不改一起吃团圆饭。除非有重要事情无法分身,否则一定是一家人“齐齐整整”,绝不缺席,就连外嫁的姐妹也会协同家庭出席。
柯金胜指出,除了除夕夜吃团圆饭,家庭成员也会在大年初一早上团聚,再一起祭祖,等到初八夜拜天公,再回来团聚。
围在一起“拼桌”吃团圆饭,需要四五张桌子拼到一起,至少20尺长,犹如“长桌宴”,整个客厅几乎没有多余空间。
柯金胜说,母亲准备的佳肴都必须分成三份,在长桌前、中、后各摆一份,才能让大家都夹到、吃到。
“每年团圆饭,大家都是开开心心、热热闹闹,凝聚家族团聚力。”

图:中国报
家族传统特制“族服”
柯金胜表示,家族从2018年开始特制家族成员的新春制服,每年有不一样的颜色,从事服装业的侄女也会配合不同的生肖设计不同的吉祥物。
他说,今年的“族服”是奶褐色,配合兔年,衣服上的吉祥物为手持年柑的“宾尼兔”(Bugs Bunny),祝福大家平安喜乐。
此外,吕亚宝每年也会精心布置住家,增添新春喜庆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