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原本计划在6月停止传统储值易通卡(EZ-Link )和万捷通卡的使用,并要公众把卡提升为新易通(SimplyGo EZ-Link)卡,不过陆路交通管理局昨天(22日)突然宣布沿用现有的传统储值易通卡,暂时不会全面过渡到新易通系统。这项计划近期闹得沸沸扬扬,公众到底怎么看待此事?大家是偏向于传统储值易通卡,还是新易通卡?
记者今天(23日)走上街头时发现,大多数公众还是偏向于使用传统的储值易通卡,并且认为新易通卡的好处不多。
大部分倾向于传统储值易通卡的公众觉得,新易通卡无法显示余额给他们造成不便,但也有人认为使用新易通卡让他们能够直接通过手机应用程序查看余额,甚至充值,比传统储值易通卡方便了许多。
能否通过读卡器查看余额 对部分公众至关重要
自陆交局在本月9日宣布将停止传统储值易通卡的使用后,谭小姐上个星期就无奈地将自己的传统储值易通卡提升至新易通卡。
对她而言,乘搭公共交通时能否看见卡里头的余额至关重要。“我是喜欢用传统储值易通卡,因为每次扫卡后就可以直接通过读卡器查看余额,很方便,方便那些老人家。”
谭小姐起初并不晓得新易通计划出现“急刹车”,后来在听到这个消息后面露微笑地表示,自己会将卡恢复成传统易通卡。
目前已有近14万成人和优惠车资卡用户,在本月9日后提升至新易通。陆交局将在下个月底公布更换详情。
一些年长人士则指出,即使自己不是在使用乐龄人士卡,也不会将卡提升为新易通卡,因为她需要通过读卡器查看余额。
何女士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就表示:“因为我们的储蓄也很有限。有时候你如果说刚好(卡里头的)钱不够的话,它不给你进(入)的嘛,你临时怎么办?”
已经习惯使用传统储值易通卡的33岁陈瀚林则表示,他看不到新易通系统带来什么好处,所以觉得“没有必要换”。
交通部长徐芳达表示,当局将额外花费4000万元更替硬件和维修系统等,以让乘客可以继续使用易通卡和万捷通卡。
新易通系统对年轻人便利 但对年长者而言麻烦
即便如此,还是有公众认为新易通系统带给他们许多方便之处。
已经转换成新易通卡好几个月的陈先生就表示,新易通卡比传统储值易通卡更加方便。
“我感觉上换了过后挺方便的,因为可以下载那个应用程序,而且有实时的更新,可以直接看到你用了什么,甚至可以自动充值,对我们这些年轻人是很大的方便。”
根据徐芳达昨天在Facebook表示,“账户式付费系统”(Account-based ticketing)包括新易通和银行储值卡有不少好处,如果乘客不见了这种储值卡,将不会损失里面的余额,因为余额是储存在用户账户里的。此外,用户也可在应用程序上为家人充值。用户也可以使用银行卡或手机钱包支付车资。
他也透露,大约40%的成年乘客如今使用银行卡或手机电子钱包付费。
他提供的图表显示,在2019年12月到2023年12月之间,使用储值卡式票务系统的乘客从2019年的约90%下降至2023年12月的36%;使用新易通卡的乘客在2021年12月开始增加到2023年12月的23%,而使用银行储值卡的乘客,也增加至2023年12月的41%。
不过,陈先生坦言,这样的系统虽然能给年轻人带来便利,但是对年长人士而言确实有点麻烦。
“这个可能对我们这种会用科技的人会有帮助,但是可能对像我妈妈老人家就不太好。所以我认为就是有这个差距,老人家跟年轻人的这个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