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卫生学院社区援助团队的数据显示,去年因为心理健康问题前去求助的青少年个案达2452起,同比增加约10%,当中用网络寻求帮助的增加约九成。院方正在招募更多年轻义工来推广心理健康意识。
心理卫生学院属下新加坡青少年卓越心理健康教研中心的志愿者,携手设计推出心理健康小卡片,至今已发出超过1万份给有需要的青少年。
莎法在2015年加入志愿团队,主要协助中心推广并提高心理健康意识,集思广益制定并提升中心的服务。
新加坡青少年卓越心理健康教研中心志愿者莎法表示:“我们就像是心理健康倡导工作的伙伴,可以去学校同学生、老师甚至是大众沟通,倡导心理健康以及求助的重要性。我们就像心理医生和社区大众之间的桥梁,把提供专业服务和使用服务的人衔接起来。“
莎法也表示,通过外展活动,她也有机会同更多人交流,在收集更多资料后,她也可以回到中心向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士提供更及时和全面的反馈,从而进一步加强服务。莎法也说,一般青少年到中心接受心理健康评估后,在见心理健康辅导员或是进一步转介给心理健康团队之前,会有一些等候时间,这个时候,这些青少年就能通过志愿者所研发的调适游戏来舒缓心情。
中心主要服务年龄介于16到30岁的青年,而所录取的志愿者也必须是同个年龄层,以帮助中心更好地了解和接触青少年。
新加坡青少年卓越心理健康教研中心资深个案管理员张凯欣表示:”(例如他们建议)不要用一些专业术语,完成心理健康评估之后,我们会口述给(青少年)一些建议,说你可以在自己的时间内,去做些什么东西去调适心理,可是像莎法和她的团队,她们就花了很多时间,差不多几乎两年的时间,去研发我们所说的心理调适小卡,因为她们觉得如果是口述的很容易。“
中心也表示,青少年卓越心理健康教研中心的义工都是热衷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改进和倡导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协助中心塑造策略和服务;并帮助中心确保服务能与青年的需求与时并进。中心也提供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涵盖项目管理、心理健康素养和同伴协助等。
中心今年收到30份志愿者申请,每年一般会录取8到12名义工。志愿者必须参与至少九个月的义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