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留艺 | 书法家潘受 一生与笔有不解之缘

承袭父亲对书法的喜爱,再加上初中恩师是名书法家,已故国家级书法家潘受自幼就与“笔”结缘,“自从我喜欢写字以后,笔就跟我结一个不解缘”。

潘受(1911-1999年)博览群书,学问渊博,在书法界备受尊崇,还开创了独树一格的“潘受体”。

于1991年播出的《星期二特写》之《墨痕心影》中,潘受说:“当我要写字,我就拿起笔,要写下去,我连笔的存在都忘记了。我也不晓得那是笔,只晓得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完全化为一体,那时是真正的跟外头的干扰绝缘。”

19岁从福建南安移居到南洋,潘受一生的成就并不只限于书法界。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他投身抗日工作,担任著名企业家、教育家和慈善家陈嘉庚的秘书,并创作脍炙人口的筹款歌《卖花词》。战后,他继续为文化事业奉献,出任南洋大学秘书长五年。

在1970年代,潘受见证书法热再度兴起,请求他写字的文人雅士越来越多,他的墨迹因此流传更广。对于这股书法热潮,潘寿深感欣慰,并认为应趁势提升书法水平。

《光影留艺》系列短视频精选自《星期二特写》历年制作的艺术家纪录片,让观众重温八位艺术大师——刘抗、郭宝崑、潘受、黄荣庭、巫漪丽、林子平、吴丽娟和陈瑞献——的创作理念与艺术心得。适逢政府推出文化通行证计划sgculturepass.gov.sg,新加坡公民可获100元用于参与本地文化艺术活动,这与8视界《光影留艺》希望助力本地文化发展和推广的宗旨契合,鼓励大家善用通行证,欣赏本土文化。

相关标签
  • 光影留艺
  • In Their Light
  • 新加坡文化通行证
  • SG Culture Pass
  • 书法
  • calligraphy
  • 艺术家
  • artist
  • 光影留艺

    《光影留艺》系列短视频,精选《星期二特写》历年艺术家纪录片,呈现刘抗、郭宝崑、潘受、黄荣庭、巫漪丽、林子平、吴丽娟、陈瑞献八位本土艺术大师的创作理念与艺术风情,记录本地文化启蒙与发展脉络。旨在唤起公众对本土艺术的共鸣,配合文化通行证计划,鼓励大家热情参与艺术活动,让欣赏本土文化成为日常。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