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城有约 | 青少年情感和性教育 重在引导而非禁止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22:30
Loaded: 0%
Stream Type LIVE
Remaining Time 22:30
 
1x
    • Chapters
    • descriptions off, selected
    • captions off, selected
    • en (Main), selected

    前艺人方威捷性侵少女案引起广泛关注,也引发公众对青少年情感教育与性教育问题的思考。一般上如果青少年遭遇创伤,父母也可能同样遭受极大压力,辅导员表示,若想帮助孩子走出阴影,家长应避免在情绪激动时讨论沉重话题,而应该通过建立亲子之间稳固的信任关系,循序渐进地陪伴孩子一起面对困境。

    爱情教育重在引导而非禁止

    青少年情窦初开,对爱情有憧憬甚至谈恋爱都是正常的,但是否具备处理情感问题的能力却是因人而异。新加坡儿童会新声青少年服务中心副总监兼主管司徒伟烈建议家长应“抓紧机会,在有空档的时候与青少年谈论这类课题”,并向他们传达正面价值观。

    即便家长反对孩子谈恋爱,态度也不宜过于强硬,以免让孩子产生被控制的感觉,进而感到反感,甚至不愿再与父母倾诉。他强调,在与青少年对话时,不应以“对”与“错”的立场来讨论,而是可以从“利”与“弊”的角度出发,进行理性分析。关键在于让青少年明白,父母的出发点不是为了批评或纠正,而是出于关爱,希望以温和的方式让孩子知道,父母的本意是为了保护他们。

    有两个青少年孩子的林子菱认为,父母平时可以利用一些新闻报道、生活中朋友或家庭发生的小事件,甚至韩剧中的例子,向孩子传达自己的爱情观;同时,也可以借机观察孩子的表情,从中了解他们对爱情的看法。

    她表示自己的两个孩子性格截然不同,一个开朗外向,会跟她分享生活大小事,但另一个较为敏感内向,就不太会主动和妈妈分享。林子菱说不同性格的孩子需要采取不同的沟通策略,性格较安静的孩子,在沟通时必须更加注意时机,在适当的时候,才谈论这类敏感话题。

    青少年更倾向和同侪倾诉

    除了爱情观和性教育,青少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有研究显示本地三成青少年面对心理健康问题,也有研究发现,小学生遇到欺凌事件时,倾向于先向朋友、同学或父母求助,其次才会向老师或辅导员寻求协助。

    有多年青少年相关工作经验的儿童城探险中心经理林泽昆指出,这并非必然情况,“他们愿意向父母或同学倾诉的前提,是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 对于缺乏这些资源的孩子而言,他们遇到问题时更需要依靠外在援助。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领袖就扮演了学生与学校教师之间的桥梁角色。不过年龄相近的青少年,还没有太多社会阅历,是否有能力承接同侪的诉苦和负能量?

    林泽昆近期即将在一个领袖互助会假日营,主办培养学生领袖课程,他认为学生领袖除了需要具备倾听能力,也必须拥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不过他们不必苛责自己无法提供帮助,因为有时候受害者所需要的,仅仅是一个愿意倾听的人,而不一定是实质的解决方案。

    在人工智能时代,甚至有青少年把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当成倾诉对象。不过司徒伟烈认为,“青少年不一定是想和聊天机器人聊天,而是希望能以匿名的方式,在网上平台上获得辅导和支持” 。

    相关标签
  • 狮城有约
  • Hello Singapore
  • 狮城热话
  • Talk of The Town
  • 青少年
  • 心理健康
  • 辅导
  • mental health
  • 方威捷
  • Ian Fang
  • 狮城有约

    提供每日新闻,讨论时事热点、轻松分享生活资讯。全新节目《狮城有约》,每逢星期一至五,傍晚 6.30-7.30pm,和你有约!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