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池塘的小鱼还是小池塘的大鱼? 一探家长学生择校背后的考量

受访学生和家长分享选择中学的考量。(图:董励萱)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小六会考成绩放榜后,本地家长和学生总会面临一场关键抉择。中学分配结果上个月出炉之后,一些家长上网申诉,孩子考获不错的成绩,却因无法进入自己所选择的六所学校,而被分配到住家附近、截分点门槛低许多的中学。

究竟是要让孩子进入他们能考上的”最好“学校,成为“大池塘里的小鱼”,还是选择一所截分点门槛较低的学校,成为“小池塘里的大鱼”?

种种选择背后隐藏着哪些考量?《8视界新闻网》带你了解。

示意图。(图:CNA)

家长:有竞争是好事 但可能影响心理健康

尽管理由各有不同,大多受访家长都选择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学校。女儿就读小学五年级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在择校时更看重学校的名誉和升学率。

他并不担心竞争激烈的学习环境会给孩子造成负担,因为根据他对孩子的了解,他们会遇强则强。他说:“如果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下,他们反而会失去斗志。”

女儿同样就读小五的郭女士则认为,好的中学可能会有较好的教育资源,且能跟拥有一定水准的同学一同学习、交流、竞争是件好事。不过,由于女儿自幼热爱舞蹈,课程辅助活动也会是她的考量因素之一。

也有受访家长更关注在大池塘里当小鱼有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陈太太说:“因为又怕给大鱼吃掉,然后又追不上大鱼的速度,我觉得蛮辛苦的。”

学生:动力与压力之间的拉扯

学生在择校问题上的观点也各不相同。中四学生黄裕添当初就选了最好的、离家比较近的学校,只是最终没能如愿。

她坦言,刚开始会羡慕朋友去了她心仪的中学,不过后来在学校所遇到的人令她感到无憾,笑称“命中注定就是要去这所学校”。

她也分享,曾经成绩比她更好的朋友去了竞争较激烈的学校,如今反而成绩落后,日日为成绩感到担忧之余,也影响自信心,令她深感入读竞争激烈的学校并非好事。

中四学生赵静瑶则选了跟自己能力相当的学校,成了“大池塘里的小鱼”。她表示,课业比较繁忙时确实有压力,但因为有朋友在身边互相帮助,尚能应付,且压力也能转换成动力。

28岁的梁小姐透露,自己当初选择中学时,除了咨询老师,也综合考虑了学校的排名、环境和离家的距离。“我们觉得环境很重要,所以我去了一间好一点的学校,读普通学术源流。”

她认为,选择成为“大鱼”或“小鱼”,得看个人觉得哪个环境更能让自己茁壮成长。她表示,有些人当小鱼或许会失去自信,有些人则倾向于挑战自我。

她说:“要多一些挑战的人就可能会倾向去看更大的世界,可能我在这个世界里,我是一只很小的鱼,我能慢慢变成一只大鱼。看个人吧,都有好和坏。”

陈佩玲:越来越多家长选择离家近的学校

麦波申单选区议员陈佩玲在选区接见选民时发现,仍会有家长求助,希望为孩子争取进入最优秀的学校,不过近年来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更希望孩子选择靠近住家的中学,方便往返、节省时间的同时,也可以把更多精力花在休息和学业上。

她指出,在现有的积分等级(Achievement Level,简称AL)制度下,符合报读条件的学生会相对较多,争取同一所学校的学额时竞争也会加剧,有些学生和家长难免失望而归。

“如果换个角度来讲,如何去面对失望、调整心情,然后去考虑其他选择,也是成长的一部分。有时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陈佩玲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除了让孩子们拥有非常扎实的基础,也需要让他们能热爱学习,对事保持好奇心,这样才会终生受益。

从小学直通中学可行吗?

阿裕尼集选区议员严燕松则表示,父母自然希望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未来。在我国这种竞争激烈的社会里,父母深知孩子未来将面临的挑战,并努力帮助孩子尽早占得先机。

他认为,无论采用何种评分系统,小六会考依然是孩子和家长压力的主要来源。

他认为,推出一个从小一到中四的十年直通车计划,跳过小六会考,可以减轻这种压力,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灵活的学习途径,让他们在面对首次重大考试前有更全面的发展。

惹兰勿刹集选区议员潘丽萍早在2014年曾在国会提出试行让一些学校提供十年直通车教育,学生无需进行小六会考。

严燕松所属的工人党也在2015年提出让学生选择就读十年直通车计划。

工人党的盛港集选区议员林志蔚和前进党的非选区议员潘群勤在2023年的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中再次提出这个计划;教育部长陈振声当时表示,教育部还在考虑中,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关标签
  • Young视角
  • 小六会考
  • PSLE
  • 中学分配
  • 中学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