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李欣融
大学期末考试后,进入了暑假,终于有时间大扫除。恰好这时买了新家具,妈妈开始整理客厅,腾出空间。这才发现,原来家里堆积好多过去的物品,报纸、书本、笔记本、日记,全都还在!身为多愁善感的人,小学的书本和玩具都继续收着,保存得完好无损。日复一日,如今都已上大学了,那些书依旧静静躺在客厅一角。东西太多了,只好部分地清理。
妈妈将堆积起的“陈年老书”移到一旁,让我看哪些要继续保留,哪些要“断舍离”。整理着,看见了十岁的日记簿,颇有趣味,还有亲手绘制的插画,让我一读就一发不可收拾,一页页都倒带着我的童年,仿佛在回望那段悠悠岁月。当时,我酷爱动笔写东西,几乎把每天的所作所为,都记录下来。如今,不禁感叹自己是多么五光十色,细胞里调动着非一般的火花。现在再也难有这些奇特的思想、天真的笔触了。

(图:李欣融)
看完了书本后,转而整理画作。视线蓦然被一幅五彩缤纷的画作吸引住。啊,我想起了!是我小学时期深深迷上的古装港剧《秀才遇着兵》,是2008年八频道7点的戏剧。画中彩绘的是我最爱的人物,陈豪饰演的 “水东楼”,幽默逗趣,到现在还印象深刻 。当时年仅七岁的我,只写了汉语拼音。记得我总爱亲切地叫他“扁扁鼻子士官”,眼看那歪歪斜斜的字迹,禁不住发噱,感慨当初是如此充满童真。如今颜色尚未褪去,我发现自己没给他画上眼眸,五官也模糊不清,只是用泼墨式的水彩画描摹意境,唯有他的官帽比较清楚。想当年,曾经有过画家梦,总爱捧着调色盘,挥舞出一幅幅创意。我思索了很久要不要继续收着这幅画,想到了某个地步,逼自己狠下心把它撕成两半,决定割舍。可是,五分钟后,懊悔感油然而生,我狼狈地从纸袋中捞出,把画作拼凑起来,最后决定继续收着。
之后,我愣了足足半晌,为自己矛盾的行为感到疑惑。不断质问自己,那一刻是何来的勇气,让我如此笃定地撕破那幅画作?后来,心扉里为何还依稀荡漾着一丝不舍?那一刻,理智和感性在搏斗。一边思考着,留下究竟有什么实质意义?反正以后都用不着,还不干脆扔掉算了。不过,又不知是什么在扯着我心弦,叫我别放开。
成长岁月,不正是如此吗?时光,迫使你我将童年的单纯摒弃,但你又想固执地攥着它,不让它随着时间沙漏溜走。岁月,宛如静谧夜晚侵入的小偷,悄无声息来了,也一声不响地走了,完全没惊扰熟睡的你我,盗走了什么,都不让谁察觉。一晃而过,就是十几年。
现在的孩子,恐怕不会有我曾经有过的体验了。手机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何谓手写字的魅力?何谓亲笔绘画的乐趣?在他们面前,早已冻僵冰冷。这些我小时候为之狂妄的小情趣,再也泛不起现代孩子心中的一丝涟漪。我暗忖,能拥有这段天真岁月、情感羁绊,着实弥足珍贵,怎能轻易弃之?
人们常说,向前看,别留恋过去。但过去,给予我们的不正是生活的乐趣、昔日的回味吗?那些经历,再也不能重来了,倘若重新来过,感觉也不同。只能说,那时的灵魂,是再也唤不回来的。但它永驻于记忆,幻化为永不磨灭的经典,是多么奥妙的存在。如今,纵然我的肉体一样,是从小时候那个自己演化的,但我的思想、看待世界的方式,已经截然不同了。真羡慕当初的自己,能有如此活泼的思维和灵动的创意,或许也是环境造就的,小时候烦恼少、包袱不多。如今,一切都变了,这就是成长的代价、成长的残酷。岁月,无情地吞噬着我们试图挽回的东西。兴许,也只能用这样的方式,温习过往的点滴。
我想,我明白了,最后为何决定把撕破的画作,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