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正总校/王清
如果你问我2020年冠病疫情发生之前我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我会说那可能是环球影城的过山车,在户外和朋友一起去打篮球,或者是去水上乐园滑滑梯。如果你问我疫情之后这五、六年我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我会说那可能是任天堂游戏机里的各种游戏,参加宝可梦限定线上活动,或者拼一个复杂的乐高模型。当然这几年我也一直在练乒乓球,但是之前它貌似并不是我最喜欢的活动。
2020年疫情肆虐,政府要求全体居民都要居家隔离,就连家附近的篮球场也被封闭禁止使用。我每天在家要么写作业,要么打游戏,要么睡觉,反正从来不运动。人不运动,精神也萎靡不振,爸爸妈妈都很担心我。
某天,我在电视机上看到马龙参加乒乓球比赛,英姿飒爽,赢得比赛的时候全场欢呼雀跃,就觉得这个运动好像很有意思,我也想试试。刚巧,家附近就有一家乒乓球馆,而且疫情时期允许活动,妈妈就急忙帮我报名,支持我去学习打乒乓球。
我刚去球馆的时候才8岁,身材矮小,手臂刚刚超过台面,从任何方向都没办法够到乒乓球台的中心。训练也是枯燥无味:挥拍,挥拍再挥拍。我慢慢地学会了一些技巧,就开始偶尔和其他小朋友对打。但是,他们和我一样力气很小,技术也不好,大部分时候球不是擦网落在球台中间,就是飞到球台外面,大家都接不到球,只是不停地捡球重来。打着打着人就开始烦躁,兴趣全无。
疫情期间,很多乒乓球比赛也取消了。又因为我不是新加坡公民,仅有的几个比赛我也无法参加,我有时候会问自己,这样训练都能给我带些什么。

乒乓球馆。(图:周佳)
还记得2023年12月我参加了我们球馆组织的乒乓比赛,那也是我人生中第一场正式的乒乓球比赛。我打的非常不顺,心如擂鼓,紧张的乱了呼吸,没有办法发挥出自己的真正水平,很快就大比分输了被淘汰。
我现在还记得自己当时的沮丧和无助,当场就偷偷哭起来了。 我更加怀疑自己之前的努力是不是有意义,我还应不应该继续坚持打乒乓球。
转机发生在我顺利通过乒乓球直接收生计划进入中学, 我成为了学校乒乓校队的一员,可以代表学校参加校季赛,而疫情期间的很多限制也取消了。好像突然间我的乒乓世界打开了另一扇门,外面的世界宽广,有很多机会。
虽然我们学校乒乓队并不是最厉害那几只强队,但是我们还是努力拼搏,赢了几场重要比赛,今年的最终排名上升到了前16名——这其中当然也有我的贡献。
在三月假期,我还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场正式公开赛——2025年新加坡分段冠军赛。虽然比赛的时候我还是很紧张,但是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争取更好的表现,顺利赢了第一轮比赛,进入了前128强。第二轮我遇到了很强劲的对手,我最终以非常近的比分打满五场输给他,惨遭淘汰。
但是这次我的心境有所变化,并不是委屈沮丧而是斗志昂扬,好像之前的努力训练在这一刻都具象化了。我觉得只要我再多努力一下,再多积攒一些经验,下次一定可以进入64强甚至更好。
现在我每周坚持训练三到四次,无论是技巧还是力度都有了很大提升。接下来就九月假期,我也决定不出国游玩,而是报名了另一场新加坡公开赛。我打算积攒更多的比赛经验,提升自己的排名。
乒乓球对于我来说已经不单单是一个兴趣活动,更多的成为了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下一次再有人问我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我会肯定的告诉他乒乓球必须是其中之一。它让我看到了坚持的意义,看到了努力的价值。
如果你也对校园活动报道、文艺创作、视频摄制或播客录制感兴趣,欢迎加入投稿行列,让大家看见你的才华。获选作品不仅有机会发布在《好Young》教育栏目,还可获得礼券形式的稿费。有意投稿者,请看投稿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