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耕园地】2023年夏,纪游诗几首

文:新加坡国立大学/张泽鼎

6月中旬至6月底,我一人在中国游玩,算是一路南下,途经江苏、四川、广西与福建。享受独自旅游的快乐之余也顺道见些现居各地的友人,包括几位先前未曾谋面的网友。

有长达九个小时的高铁,在昏昏欲睡、看书、上厕所与望着窗外发呆之间反复切换。有彻夜的KTV狂欢、轻快或深沉的交谈、突如其来想要在旅馆里躺一整天的怠惰。有临时改变、说走就走的冲动,有宁静与不安。宁静与不安是同时存在的:气息会急促,但心跳却是稳健的;精神放松愉悦,身体却不免蠢蠢欲动、坐立难安。旅行的意义在于生命的活力与感动。或许这是为什么我素来不喜欢跟团旅游、也不喜欢将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毫无变数。

我亦不热衷于拍照,既没技术也没设备,按下快门,角度不对光线不对时机不对……只能说是有发现美的眼睛和破坏美的手了。不过,我没少用文字记录一路来的见闻际遇:个人事物的变迁与古迹山水那已凝积千百年的岁月叠加在一起,催发了不少灵感与感慨。我便很自然地开始填词写诗,它们是我在此时此刻觉得最为恰当的文学载体。在此附上几首律诗与绝句,与诸位分享。

三台山公园奇景
趁暑园中却堆雪,荻花烂漫竟移时。
吴人多念香蒲美,溪岸蒹葭独结篱。

江苏三台山森林公园,看到两处奇特景观便写了诗.香蒲或许大家会比较陌生,我老家淮扬一带都喜欢吃它的假茎。水边居然只长芦苇而不见香蒲,是因为好吃的蒲菜都被当地人吃掉了吧!

成都晨起
鸟声车马难贪睡,绿蚁红油是昨宵。
窗下谁添烟火气,妇人巷尾晒花椒。

一次被喧嚣吵醒的简单记录,入暑的早晨炎热,这座城市也早早就忙碌起来,但在一个瞬间、一个角落,还是能发现微凉惬意。

与友人访杜甫草堂
目光笑语皆入诗,广厦雕栏侵翠微。
穿院嫌香樟也瘦,临塘感锦鲤多肥。
几回红壁裁人影,偶有斜枝叩竹扉。
茅屋今修移僻处,还谁忆铁被残衣?

第二次到访杜甫草堂,比七八年前的我多了不少感慨。杜甫草堂景区修缮得非常优美,放眼望去皆是沉浸翠色中的字画园林、庭院长廊,静谧而雅致。思想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慨那残破的茅屋不复存在,如今复原出来的模型也只是占据了偌大景区不起眼的一隅。

游武夷山九曲溪
长篙撑起山河动,乱竹撕风雾色浓。
雨后青苔溢岩缝,筏边苍嶂破云重。
水清邃处养红眼,崖险高间匿伏龙。
偷笑随行寻玉女,不知一曲又相逢。

乘坐竹筏过九曲十八弯,破例拍了些照片。偏逢雨天应是不幸,想不到山雾却愈加缭绕,山色愈青。“红眼”指的是武夷山九曲溪特有的红眼鱼。“玉女”指的是武夷山的玉女峰。

相关标签
  • Young创作
  • 笔耕园地
  •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 新加坡国立大学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