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李欣融
宽阔的客厅,四面环绕的白色墙壁,泛着一尘不染的光泽,右边是两张核桃褐色的沙发。正中央那张圆形浅蓝色茶几上边静谧安坐着一本书,两张巴塞罗那椅从容地面对面摆放着,仿若形成了平行四边形的交叉处。落地窗外,一席迷人风景,尽收眼底。
这一直以来是我理想中的极简主义。我有个特别的癖好,酷爱搜索网上极简主义设计风格的房子欣赏,心中总会有一种安详和惬意感油然而生。我渴望过上极简主义的生活,但这谈何容易?
现代生活步伐如此紧凑,殊不知又坠入瞎忙的陷阱,无法自拔地沉陷。书桌上盘踞着电脑、笔盒、笔记本,墙上还有无数张便利贴……某个任务尚未完成就跳到另一个,无限度切换,一心二用,就是为了让自己感觉良好、感觉效率高,讨个虚伪的心理安慰。谁知,当你拉开窗帘瞥见天色黯然,焦虑感却节节攀升,头脑一片混乱。今天到底做了什么?
年初时,我买了多一张矮小桌子放置书本、诗集、文件夹。这张桌子摆在书桌的左侧,一旦需要用到某些物品就随手一抓。
随着课业的资料、写歌的小本子愈来愈多,我又买了一张小桌子,定为个人爱好专属的桌子。一张用于正式办公,另一张用于消遣,看似合情合理。不过,这却引来了隐患:空间越来越小,就连在房里活动都要侧着身子走,心情开始烦躁起来。
每次我进入房间看到凌乱不堪的桌面,上边的书本、资料仿佛在瞪大双眼呼唤着我,总感觉无比窒息,定不了神,像只无头苍蝇四处乱窜。原来,再大的空间,倘若不懂得妥善整理,总是不够用。
想必这是许多都市人的生活写照吧。当你想得到的越多,其实在失去的也越多。当你心生贪念与欲望时,不懂得割舍,学不会放下,就会迷失方向,把精神耗费在许多不必要的地方上。
极简主义则主张摒弃繁冗,保留本真,一切崇尚简单、朴素、自然。很多人或许不会理解极简主义的微妙,觉得极简主义的屋子不过是空荡荡的,颜色又如此单调,魅力何在?
我想,外在往往会投射到内在,极简主义的房子,就是极简的生活方式,也是极简的心境。想象每天回家时,迎接你的是一间宽敞明亮的房子,如一阵清凉春风拂面,心灯也自然被点亮,纾解一天下来疲惫的心情。
于是,某天醒来时,我趁着一大清早的兴致,决定把书桌清理好,将暂时没用到的物品放到外面的橱柜。花了不少功夫整理好后,我舒了一口气,望着干净整齐的桌面,心底涌起了无尽的满足感,整个过程着实是一种解脱。
若是从这嘈杂的世界抽离片刻,就会发现,实则上我们当下需要做的不过有那几件事,根本无需慌乱地钻牛角尖、其实当下需要的不过那几样物品,根本无需把钱花在奢侈品上。
少就是多
少了杂物,等于少了杂念,方能心无旁骛、集中精神,专注于当下,不被琐碎事物所干扰,从而获得最大化的幸福。牺牲了物质欲望,得到的是内心的解放;舍弃了非必要的物品,收获的是满满的自由。因此,人们总说“舍得”,没有“舍”何来“得”呢?
于我而言,极简主义不仅是一种室内设计风格,还意味着一种人生态度。除了要物质极简,我们也要力求做到精神极简的境界。不光要打理好自己的房子,还要定时清理庞杂的思绪,斩掉肆意生长的杂草、狂乱丛生的藤蔓,为内心腾出更多空间,让心境极简化,克制那些徒增烦恼的精神活动。
当你的思绪开始极简化,一切从简,你就会发现自己能更平静、淡定、沉着地面对人生的波澜。人生,其实根本不需如此复杂。
简单就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