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美国新一轮关税政策和欧洲市场放缓影响,全球太阳能电池板的贸易流向正发生重大变化。由中国企业主导的老挝和印尼太阳能制造商,迅速扩大了对美国的出口份额,填补了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受限后的市场空缺。
据路透社报道,美国政府于今年4月正式对来自上述四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征收高额关税,此前已于去年6月和11月先后进行两轮加税,旨在打击这些国家中由中国企业设立工厂的倾销行为。然而,这一举措也促使中资企业将产能转移至关税尚未覆盖的印尼和老挝。
自去年11月底第二轮关税实施以来的三个月内,印尼与老挝在美国太阳能电池板市场的合计份额飙升至29%,而2023年全年该比例尚不足1%。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东南亚产能几乎完全为绕开关税而设,是中资企业为维持对美出口、获取高溢价市场而采取的对策。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全球太阳能供应链研究主管雅娜·赫里什科(Yana Hryshko)表示:“受高额关税影响,四国的相关制造产能可能面临关闭或大幅缩减。”
贸易路线显著调整
数据显示,自去年6月第一轮关税开始至今的九个月内,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和柬埔寨对美出口的太阳能电池板量同比下滑33%。同期,印尼与老挝的出口量则暴涨约八倍。
尽管整体美国太阳能板进口量自去年6月以来下降26%,但印尼和老挝的强势补位仍使得全球市场格局发生改变。四个被加征关税国家的市场份额从2024年全年的82%降至第二轮关税后3个月的54%。
美国对太阳能电池的进口量在高关税背景下增长了三倍。数据显示,这类产品自去年6月以来在美国太阳能进口中的占比上升至28%,而2023年仅为6.5%。印尼与老挝在这一领域的出口更是增长约17倍。
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对亚洲的出口比例上升至37%,较2024年增长近12个百分点;欧洲市场份额则从41%下降至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