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学者:哈里斯辩论表现比特朗普好 借机展现大将之风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哈里斯展开首次面对面交锋。受访的学者认为,哈里斯表现出更强的控制力和专注力,而她也借此机会展现出大将之风。 城市频道记者报道。
美国共和民主两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和哈里斯展开首次面对面交锋。有受访学者认为,双方辩论非常激烈,在坚持各自观点之余,也尖锐地批判对手。相较之下,哈里斯表现出更强的控制力和专注力,而她也借此机会展现出大将之风。
特朗普和哈里斯在本地时间星期三(11日)早上9点展开首面对面辩论,针对经济、堕胎、移民等议题来回过招。
新加坡社科大学高级讲师潘正起博士通过电邮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指出,哈里斯的表现更佳。他认为,她显得准备更充分、更沉着,也更关注美国的未来。
“在整个辩论过程中,哈里斯更加投入,使用明显的肢体语言并进行眼神交流,而特朗普则把注意力集中在主持人身上。特朗普表现较弱的原因可能是他的自满情绪和低估了哈里斯的辩论技巧。”
哈里斯表现比拜登出色是加分项?
新加坡国际事务学会高级研究员胡逸山则表示,哈里斯在这次辩论中的表现明显比现任总统拜登在6月27日同特朗普辩论时来得好,这对她是加分项。
他表示,哈里斯通过频繁的手势和侃侃而谈,积极表现出她有成为总统的潜质,这会使民主党人更踊跃出来投票。
不过,他也认为双方表现谁更胜一筹,是各花入各眼的问题。“其实是要看双方竞选团队的操作,他们会带风向,会在各种评论那里说,某位候选人明显比另一位候选人的表现要好。”
双方对具体政策和战略阐述不足
潘正起博士表示,尽管两人交锋激烈,但双方都难以在关键领域提出有力的政策提案。
他以经济问题为例时指出,哈里斯和特朗普都专注于批评对方,而非提出详尽的经济计划。“他们就对宾夕法尼亚州摇摆选民、具有环保争议的‘水力压裂法(fracking)’和能源政策进行辩论,但未能明确说明他们将如何应对通货膨胀和提高一般美国人的生活水平。”
他补充,主持人也错过了就工资增长和就业等关键经济问题进一步追问的机会,而这些问题对美国民众来说至关重要。
胡逸山也有类似观点,并指双方的交锋更多还是一些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
不过,潘正起博士也进一步指出,双方对具体政策模糊处理也可视为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即避免在解决有争议的问题时过于深入地探讨细节,以降低被对方攻击或疏远主要选民群体的风险。
他说:“然而,这种含糊不清也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会让希望下一任总统发挥有效领导作用的选民感到失望。归根结底,在如此激烈的选举中,美国人可能需要的是清晰和可操作的计划,而不是宽泛的承诺或自我表扬。”
辩论对选民决定有影响吗?
潘正起博士表示,辩论对选民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胡逸山则认为,当前美国选民已高度两极化,辩论不再是争取中间派选民的主要方式。理由是选民已不再像过去那样通过辩论来决定投票,而是更加依赖各自的基本盘,即其固有的意识形态倾向。
“美国选民应该绝大多数,要不就很自由主义,要不就很保守。那么关键在于听了辩论之后,双方支持者谁会更多一点出来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