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大选初步计票结果陆续公布,包括美联社在内的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和哈里斯已分别获得277张和224张选举人票,跨过入主白宫所需的270票门槛。 特朗普自行宣布胜选,全球多国领袖,都相继祝贺特朗普当选。 媒体分析认为,美国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之所以赢得大选,是因为选民对经济现状和拜登政府不满,同时期待政府在非法移民问题上加强边防执法。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口号也让选民带来改变的希望。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尽管最终投票结果尚未出炉,但关键摇摆州的大多数选民还是选择了特朗普。他们主要关注经济和移民课题。
选民面临“两种美国”的选择。一方面,特朗普把美国描绘成一个正在衰落的国家,并声称唯有他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另一方面,民主党候选人哈里斯则警告,若特朗普当选,美国民主制度本身将面临生死攸关的威胁。
报道表示,许多特朗普的支持者重申,他们认为特朗普在任时的经济状况更佳,而他们也对目前难以维生的情况感到厌倦。尽管冠病疫情等外部因素导致通货膨胀,但选民仍将经济困境归咎于拜登政府。
此外,选民对非法移民问题表示关注。在拜登政府下,非法移民人数创下历史新高。选民通常不持种族歧视观点,也不相信特朗普阵营所言的“移民吃掉人类的宠物”,但他们确实期待更强有力的边防执法,以防止非法移民入境。
特朗普的另一大口号是“美国优先”(America first)。不管支持哪个政党,都有公众认为政府援助乌克兰所花费的数十亿美元资金,应该更好地用于美国国内,因此认定若副总统哈里斯的当选对此无济于事。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新闻报道,选民对经济和财务状况感到不满,因此渴望改变。
特朗普和哈里斯的竞选活动主要围绕堕胎和移民等热点问题展开辩论,同时还关注种族、性别和其他长期以来在美国政治中发酵的人口结构分歧课题。但是,NBC新闻的投票站出口民调表明,特朗普的胜利归功于更常见的、两极分化程度较低的因素, 其中包括选民对自身财务状况的沮丧,对国家经济的极度不满以及对国家现状的持续悲观,而希望有改变。
民调显示,45%选民表示,自己经济状况比四年前更糟。不满意程度是2008年大选以来最高。
此外,虽然美国经济正在增长,失业率较低,股市也在蓬勃发展,但每三名选民中就有两人对美国经济的评价不佳,这一水平高于2020年疫情期间。
本届大选的国民情绪也非常悲观,约四分之三的选民表示,他们对国家的现状感到消极,其中有29%的人表示他们非常愤怒,也就是说对民主党政府和总统拜登相当不满。
八年前,在特朗普首次竞选总统时,身份认同政治和种族两极分化是竞选的特点之一,但在本届大选中,特朗普获得了三分之一有色人种的支持。拉美裔选民转向共和党阵营,支持率提高了13个百分点。性别方面,两届大选投票给特朗普的男女选民比率的差距仍保持稳定。
有利于特朗普的另一个因素是,他受到不太重视政治和选举的选民的欢迎。54%首投族支持特朗普,而四年前有64%的首投族投给拜登。
对两名候选人都持有负面看法的选民之中,55%投给特朗普,而不是哈里斯,这与四年前的情况类似。当时特朗普在这一群体中以52%比35%的得票率击败拜登,而八年前这个群体也协助特朗普赢得总统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