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项研究指出,东京湾(Tokyo Bay)地底隐藏着一座“海底山”,这座地底山体或成为引发关东地区频繁地震的关键因素,或将导致东京首都圈地震频发。
日本放送协会报道,东京科学研究院(Institute of Science Tokyo)教授中岛淳一(Nakajima Junichi)的一项研究指出,关东地区地底下有多个地下“巢穴”(nest),这是由于该地区地壳结构复杂而造成。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在这一带交错沉降至日本列岛地下,形成多重板块交界。
中岛表示,俯冲海底山导致周围张力积聚,从而频繁触发东京首都圈的地震活动。
他希望通过进一步分析当地的地震活动,协助更精准预测未来地震可能发生的位置。
他说,1894年发生的7级明治东京大地震(Meiji Tokyo earthquake),很可能就源自“巢穴”区域附近。
中岛的研究是分析了自2000年以来,发生在东京湾北部“震源巢”中约8000次地震的数据。
研究显示,该“巢穴”中的震源深度集中在60公里至70公里之间,并以直径约20公里的环状排列。震源的分布方向呈对角线,位于菲律宾海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研究指出,这条震源分布线的角度,大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角度(subduction),显示出板块表面可能存在隆起。
分析认为,该隆起极可能是一座俯冲海山(subducted seamount)。一般了解,关东外海海域有许多类似大小的海底山,这些山体大小,与上述分析发现的隆起区域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