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名男子在清理祖母的遗物时,意外发现1933年她和大学同学的合影。照片是由其中一名中国男子所赠,落款写着“with love”,一般是关系比较亲密的朋友之所用的。因好奇对方是祖母的挚友还是恋人,他前往中国踏上寻人之旅。
根据《扬子晚报》报道,出生在密歇根州、目前定居在东京的律师埃迪,几年前和父亲整理祖母维罗妮卡的遗物时,意外发现她在上世纪30年代就读于密歇根大学时,曾经与一名亚洲男子合影。照片上还写着“带着爱意给维罗妮卡”(To Veronica with love)。
抽丝剥茧发现是中国留学生
这张照片引起了父子俩的注意,因为祖母从未提及认识亚洲朋友。照片背面写着他的英文名本杰明·金(Benjamin King),但没注明国籍。
埃迪说:“在那个时代,像我祖母这样的本地学生与来自亚洲的外国学生结交是非常少见的。我想知道,他是谁,他是如何与奶奶结识的。”
通过搜索学生报纸档案库,他发现,这名“本杰明·金”在1931年至1933年参加多次聚会发言,包括几次有关中日关系持续紧张的演讲。埃迪猜测,对方可能是中国人。
报道也显示,“本杰明·金”和维罗妮卡曾在1933年5月一起筹划了国际学生世界事务会。图书馆的学生档案也记录了此人华文名字的旧式威妥玛拼音“Gin Bo Min”,还有杭州住家地址,并提到他于1930年毕业于上海的沪江大学。

金伯铭的学生档案。(图:紫牛头条)
ChatGPT协助找人
埃迪从1949年上海扶轮社的会员名单里找到名字和地址相符的“Gin Bo Mi”,甚至在上海拍摄的照片,也与祖母照片中的人十分相册。
他求助中国同事和朋友,在ChatGPT的帮助下拼凑出了多个华文名字。最终,当他输入“金伯铭”时,找到了多个相符结果,例如他曾在1930年代到美国留学,职业是浙江兴业银行的银行家等。
在各界通力合作下,金伯铭的家庭身世和人生经历都被拼凑出来。他的高祖是清朝的进士,父亲在杭州开过古董书店。他曾在1940年出版《银行实践》一书。个人生活方面,金伯铭与清华大学前校长赵国材之女结婚后离婚,1985年参加沪江大学校友聚会,似乎一直生活在上海。
金伯铭有两位姐姐,金启静和金耐先(金南萱)。金启静是刘海粟的学生,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曾到日本留学,归国后被聘为上海美术专科教授,后来与著名画家朱孔阳结婚。金耐先是著名画家、摄影家,拍摄过大量历史照片,还是华君武的启蒙老师。
撰写文章纪念跨国友谊
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也对上世纪3、40年代中国赴美留学生的生活更加了解。埃迪发现,当时很多中国留学生很难融入美国的生活,学校对留学生的支持也并不多, “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祖母与金伯铭之间的友谊如此特别。”
尽管两国学生存在隔阂,但美国学生似乎对当时中国遭受日本入侵和占领抱有同情态度。金伯铭曾多次获得机会向美国学生介绍这场战争,并呼吁他们支持中国,这些呼吁得到了良好的回应。

埃迪到访继承沪江大学文脉的上海理工大学校园和金伯铭的童年住所。((图:扬子晚报))
埃迪决定赴华追寻金伯铭的足迹,今年7月先去上海,到访了浙江兴业银行办公楼以及上海扶轮社旧址,还参观了继承沪江大学文脉的上海理工大学,包括金伯铭曾捐赠部分藏书的旧图书馆以及他就读期间可能住过的宿舍。
之后,埃迪前往杭州寻找金伯铭的童年住所,但老房子因城市变迁已不复存在。
他说,这次中国之行让他大开眼界。“我得以想象金伯铭在上海和杭州的生活样貌,同时也亲身感受到了自2006年我首次访华以来中国的飞速发展。”
埃迪还在寻找金伯铭,他已经开始撰写一篇关于祖母和金伯铭故事的英文文章,希望能够发表在密歇根大学校友杂志上。
他也期待尽快再次访问上海和杭州继续这项研究,并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与金伯铭的在世亲属取得联系。
“金伯铭和我的奶奶能够在20世纪30年代克服差异发展出一段友谊,这让我对美中关系充满希望,相信未来也能够发展出促进两国人民理解的人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