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在冷战期间建立的巴杜福斯(Bardufoss)空军基地和奥拉夫斯文(Olavsvern)海军基地的机库,是用来保护战舰和战斗机的掩体。关闭将近40年后,挪威决定重启这两处战略设施,以应付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威胁。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挪威是拥有许多掩体的国家,在冷战高峰期,这个人口稀少的山区国家拥有大约3000个地下设施,可让武装部队和盟友躲藏其中,入侵者难以侦测。这些掩体建立在山腰或山洞,隐秘地连当地人都不知道。
奥拉夫斯文(Olavsvern)基地建在山腰上,周围有约900英尺(约275米)坚硬的辉长岩保护,还有3000英尺(约909米)长的出口隧道,配有巨大的防爆门。
在巴杜福斯(Bardufoss)机库重新启用的宣传照中,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战斗机F-35 Lightning II像猛禽一样栖息在机库拱形屋顶的聚光灯下。有关空军站于1938年启用,曾被德国战斗机用来保护停泊在附近峡湾的巨型战舰。
战后,挪威皇家空军使用其山地机库保护战斗机免受可能的苏联攻击。这些机库包括飞机和飞行员所需的一切,例如燃料储存、武器储存、维护飞机系统的空间和机组人员区域。大约40年前,它被关闭并封存。
报道指出,随着欧洲战争席卷乌克兰东部,挪威决定重启这两个战略设施。重新启用的基地经过结构和设备升级,帮助挪威的F-35战斗机在面对俄罗斯攻击时提高“弹性和生存能力”。
战略位置
奥拉夫斯文海军基地位于挪威海与巴伦支海(Barents Sea)交汇处附近,挪威海岸线、熊岛(Bear Island)和斯瓦尔巴群岛(Svalbard)之间约400英里(约650公里)的距离被称为“熊峡”,因为这里曾是、并依然是俄罗斯潜艇和军舰通往大西洋的咽喉要道。
海军基地的建设大多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分阶段进行,以应对苏联北方舰队的集结,目的是帮助将“熊峡”变成“熊陷阱”。该基地耗资约4亿5000万美元(约6亿新元),包括地下指挥中心、仓库、深水船坞、干船坞和出口隧道,对挪威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北约不得不为此提供大量资金。当基地完全完工时,苏联已经解体。
尽管冷战正在缓慢解冻,但北约舰艇仍将其用作在寒冷的北冰洋执行任务的中转站。
不过,在2009年,尽管俄罗斯的威胁日益增加,挪威议会仍以微弱优势投票关闭了绝密的奥拉夫斯文基地;2013年,该基地以远低于市场价值卖给了私人投资者。直到2020年,与挪威军方关系密切的 WilNor Governmental Services收购了该公司的大部分股份。从那时起,该公司就开始修复和升级奥拉夫斯文基地,军事部署不断增加,美国海军也有兴趣在那里部署他们的核潜艇。
挪威基金会弗里乔夫·南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安德烈亚斯·奥斯塔根 (Andreas Østhagen) 表示,在2006至2008年左右,俄罗斯向北方舰队投入了大量资金,同时俄罗斯自冷战以来首次恢复北极军事演习,俄罗斯对北极资源的开发兴趣日益浓厚。
为此,挪威为了遏制俄罗斯,开始战略重启这两处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