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总统穆尔穆以“巴拉特总统”的名义向出席20国集团峰会的各国领袖发出邀请函,印度总理莫迪在峰会开幕式上的桌签也使用了巴拉特,而非印度,让改名争议持续延烧。
路透社报道,根据印度语,印度也称作巴拉特(Bharat),在英国殖民期以前就已经沿用,在官方场合和公开场合也仍会使用。
不过,总统和总理往常在以英语交流时,头衔仍旧使用“印度”,但本周早些时候,印度总统穆尔穆就在20国集团领导人招待会的晚宴上自称为“巴拉特总统”,引发热议。
莫迪周六出席在新德里举办的峰会开幕式时,他桌上放着的桌签也是“巴拉特”,而G20的标志有两个,印度语写巴拉特,英文则写印度。
莫迪在会上使用印度语欢迎各国代表时也说:“巴拉特以G20主席国的身份欢迎与会代表。”
莫迪的竞争对手指出,此举是受28个政党在今年7月组成的反对党联盟“印度国家发展包容性联盟”(Indian National Developmental Inclusive Alliance,简称INDIA)所迫使的,联盟将在明年的议会选举中与执政党印度人民党竞争。
环球网援引当地多家媒体报道,莫迪政府可能会在9月18日至22日举行的议会特别会议上,提出把印度改名为巴拉特的决议。
据当地媒体TimesNowNews网站介绍,“Bharat”是梵语,意思是“承载/携带”,意即“寻找光明/知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