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胡斯|彭菲菲】穿梭于港湾之间的守护者——引航员

海上的引航员。(图:彭菲菲)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因为正是他/她(也有女性引航员)与拖驳艇协助来自各地的游轮驶入大港,顺利完成游轮的“路边停车”的重要工作。

疫情后,各国观光业市场逐渐复苏,光是2023年全球游轮旅客量就达3150万人次,已超过疫情前的2019年。

曾经,游轮的意义主要在于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尤其是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它们帮助人们跨越大海,串起各大洲。尽管随着时代的演进,游轮不断将岸上的娱乐带到海上,让旅客“忘记”自己其实身处茫茫大海上,但是停靠在不同的港口,让乘客有机会在陆地上探索不同的目的地,体验当地的文化、美食和景观,这一直是游轮旅行吸引游客的最大号召。

CONTENT CONTINUES AFTER THIS ADVERTISEMENT

协助游轮“路边停车”

当游轮准备进港,旅客正收拾简单行囊,怀抱着兴奋、期待着在陆地上度过美好时光的同时,有一群人正在承接欢迎以及守护的工作,他们是熟悉当地港口水文环境的引航员(俗称引水人或领港员),默默地扮演着如此的关键角色。因为正是他/她(也有女性引航员)与拖驳艇协助来自各地的游轮驶入大港,顺利完成游轮的“路边停车”的重要工作。没有他们,游轮将无法接送游客,更遑论补给船上所需。 

引航员完成领港任务返回引水站。(图:彭菲菲)

故事中的海上历险记

想到这,不禁回忆起幼时读《辛巴达历险记》时,总是为故事中那些充满着妖怪与风险的神秘世界着迷,辛巴达船长每每化险为夷,勇闯一个个海域与港口。

他自阿拉伯的巴斯拉港出发,航程遍及东非到南亚,经历神奇的冒险旅程去到魔法笼罩的地方。然而,当时好像只专注在船长的冒险远航,却忽略了在真实的航程中,要能维持这样的冒险行动,除了勇闯难关的勇气外,还必须有熟悉当地港口的向导或水手,引导着辛巴达船长的船队安全地进出那些港口,避免搁浅,为一次次的冒险补足能量。 

辛巴达的故事应当是基于阿拉伯水手在印度洋中航行的实际体验,同时也受到了古希腊《荷马史诗》、古印度《五卷书》和古波斯民间传说的影响,所以故事才能那么写实,伴随着魔幻的想象,形成一种难以言喻的异国风情。

很不容易的工作

而在近代的大航海时代开始后,虽然比起古代,海上航行与导航以及海图测绘的技术已经有长足的进步,但是航行在陌生海域以及进出港口时,却还是免不了需要当地熟手的协助,才能确保安全。于是,这种特别的人物,就演变成一项重要的行业——引航员。 

CONTENT CONTINUES AFTER THIS ADVERTISEMENT

海上的拖驳艇。(图:彭菲菲)

当游轮(当然还有其他类型船舶)抵达所谓的领港站(Pilot Station)后,当班的引航员就会搭乘领港艇等交通工具(有时候是小船、快艇或是直升机等)缓缓靠近游轮,从舷边登船,再接往到驾驶台,引导游轮顺利沿着安全航道进港;出港时,顺序则与进港相反,先自码头上船,当游轮出港安全驶抵外海后再回到工作船,由海上离开。由于许多船舶与工作船的甲板高度相差很大,有时还需利用领港梯(Pilot Ladder)才能进出船舶;当风浪起伏大时,进出工作船的过程可谓险象环生,实在是一份不容易的工作。 

下次如果有机会搭乘游轮,不妨在出港或是入港时,带着兴奋、期待,或是不舍心情,对这群默默守护的引航员,还有在旁协助的拖驳船献上感激之意。

如果港口是一部大型机器,那引航员与拖驳艇就像其中两个小齿轮,或许不起眼,但少了它们却绝对会造成停摆无法正常运转。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CONTENT CONTINUES AFTER THIS ADVERTISEMENT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引航员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