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的6月份,由加州葡萄酒协会(California Wine Institute,简称CWI)举办的加州葡萄酒月(California Wine Month),连续第二年在新加坡举行,全岛多家餐馆推出以加州酒酿配菜的套餐,许多酒吧和超市也特别介绍加州酒款,进一步推高加州酒酿在市场的接受度。首届加州葡萄酒月在去年6月举行,当时新加坡迈进全面重启边境后的第三个月,是新冠疫情爆发后,首次在新加坡举办的大型葡萄酒活动。

早前本地多家餐馆推出以加州酒酿搭配菜肴的特别套餐。(图:胡锦伟)
葡萄酒零售业大幅增长
根据CWI提供的数据,2021年美国葡萄酒出口增长率为10.6%,是2013年以来的最大增幅,总收入达14亿美元。冠病大流行对各行各业造成沉重的打击,葡萄酒业却逆势增长。限制堂食和居家办公的新常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与消费习惯,到零售店或网上买酒蔚为趋势。
美国葡萄酒讲师及专栏作者Elaine Chukan Brown说:“疫情期间,到餐厅饮酒的人数大大减少,葡萄酒零售市场却有了大幅度增长。此外,美国饮酒人士的口感越来越多元化,乐于品尝各种不同风格和葡萄品种的酒款,这也促使生产商在酿酒方面变得更有实验精神。”
这位美国品酒达人5月底到访新加坡,代表CWI在首次于狮城举行的Vinexpo亚洲葡萄酒及烈酒展演讲,我趁此机会向她了解加州葡萄酒的现状。

美国葡萄酒讲师及专栏作者Elaine Chukan Brown。(图:Vinexpo Asia,Richard Koh)
不容小觑的加州葡萄酒
加州是全球第四大葡萄酒产区,名列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之后,产量比澳洲高出三分之一,是新世界酒区的佼佼者。美国大约九成的葡萄酒产自加州,年产量达34亿万瓶,加州总面积超过17万公顷的葡萄园里,栽种大约110 个葡萄品种,并以酿造白酒的霞多丽(Chardonnay)和酿造红酒的金粉黛(Zinfandel)及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著称。
加州酒业起源于1769年,最初是由传教士从欧洲引进葡萄酿酒,19世纪在欧洲移民的带动下迈向商业发展,但当地生产的葡萄酒一向不受国际重视。1976年,在巴黎举行的一场品酒会上,多位法国酒界名人将加州和法国酒酿进行盲饮评比,结果出人意料,两款加州酒品——鹿跃酒庄(Stag’s Leap Wine Cellar)的1973年份赤霞珠红酒,以及蒙特莱那酒庄(Chateau Montelena)的1973年份霞多丽白酒,双双击败法国波尔多(Bordeaux)和勃艮第(Burgundy)的红白葡萄酒,叫“势利眼”的旧世界酒拥护者再也不能小看加州酒酿,也让后者开始受到世人关注。
气候暖化也可以是助力
加州的气候相对温暖,当地生产的葡萄酒果味浓郁,酒精度偏高。然而,随着气候变迁日趋严重,气温升高,导致葡萄酸度不足,酒液缺少活力。Brown指出,凡事总有两面,正如疫情对零售和餐饮业起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暖化固然对酿酒业造成威胁,却也促使酒农和酿酒师以更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和调试,以更精进的技术进行补救, 进而提升酿酒工艺。
“这个危机时刻,对葡萄酒商而言是一大考验,也是一个磨练的机会,督促他们采取最有利的耕作方式,去提升收成的品质。气候变迁为环境与天气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变化,葡萄种植的工作变得更加艰辛,世界各地的葡萄酒产区都面对相同的困扰,而在每一次面对极端气候问题时,总能让生产商获得更多优化葡萄生长的相关经验。总体来说,气候暖化可以是一股助力,让业者提升成品的质量,及酿造更多样化的酒酿风格。”

加州霞多丽(Chardonnay)葡萄酒颇受新加坡人喜爱。(图:胡锦伟)
新加坡人偏爱清爽口感
谈及加州葡萄酒与亚洲美食的搭配,Brown表示,加州酒区从北到南共有五个特定产区,不同风味和口感的酒品是各色菜肴的“良伴”。“加州葡萄酒金粉黛与上海菜是完美的组合,两者都以甜味著称,但我看到越来越多人以黑皮诺(Pinot Noir)佐上海本帮菜,餐酒搭配其实没有固定的公式可循。”
她也观察到,越南的爱酒人士对梅洛(Merlot)和小西拉(Petite Sirah)的热爱与日俱增,菲律宾人则偏爱桃红葡萄酒(Rose)和芳香型白葡萄酒,她因此呼吁加州葡萄酒商,务必把更多这类型的酒款引进亚洲。
关于新加坡爱酒人士的口味偏好,Brown提及在Vinexpo展会上主持一场加州霞多丽酒研讨会时,许多本地人纷纷表示喜欢这种白葡萄酒的风味和清爽口感。对啊,最近天气越来越热,有什么比得上在大热天喝一杯冰凉的霞多丽,更让人神清气爽?
品酒,毕竟与在地生活形态息息相关。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