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彭菲菲】啤酒杯垫上的密码——科隆啤酒馆的无声艺术

德国啤酒馆服务员在纸杯垫上做记号。(图:AI制图)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杯垫往往印有酒厂的商标以及创立年份,更妙的是,服务员会在杯垫上画下一道道记号……

说到德国啤酒,许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总是慕尼黑(Munich,德语München)啤酒节那热闹非凡的画面——身穿传统服饰的女服务生手握十来个巨大玻璃杯,啤酒泡沫四溢,游客们放声高歌。然而,对于一个将啤酒称为是“液体面包”(德语flüssiges Brot)的民族而言,德国啤酒文化远比想象的更加多元且精致。

产地的骄傲表现

例如在科隆,我就遇见了一个独特的啤酒世界——科隆啤酒(Kölsch)。 它色泽如琥珀般透亮,气味清新如春风,盛在细长优雅的玻璃杯(Stangen)中。这种杯子的设计直观地让我联想到香槟杯的优雅线条,握在手中有种特别的仪式感,仿佛每一口都值得细细品味。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杯啤酒,更是一份地域的荣耀与千年传承的见证。正如香槟只能来自法国香槟区,帕玛火腿只能产自意大利帕玛(Parma),科隆啤酒也有着严格的身世要求。

唯有盛在专属细长杯中、经认证酿造,方称“Kölsch”正宗。(图:Wikimedia)

当地人对此有种传说:只有在酿酒厂中能够遥望科隆大教堂那对庄严双塔的地方,才有资格酿造这琥珀色的液体诗篇。科隆大教堂的双塔高达157米,是哥德式建筑的经典之作,也是城市的地标。

然而,喜欢讲究规矩的德国人岂会满足于传说?1986年,《科隆啤酒公约》正式诞生,以法条的形式将这份传统的尊严写入历史。公约详细规范了酿造技术以及产地界线,只有获得认证的酒厂,才能在商标上骄傲地印上“Kölsch”这个神圣的字样。

纸杯垫有密语

走进德国啤酒馆,可以注意一个有趣的细节——每张桌上都有印着酒厂标志的纸杯垫。这些杯垫有些印着优雅的花边图案,有些则是复古的艺术字体,每一款都像是精心挑选的小艺术品。刚到德国时,我以为这只是普通的装饰,后来才知道这薄薄的纸片不仅是品牌的象征,更是一场无声默契的关键道具。

德国啤酒馆的纸杯垫传达独特的啤酒产地和酒馆信息。(图:彭菲菲)

杯垫往往印有酒厂的商标以及创立年份,更妙的是,服务员会在杯垫上画下一道道记号,记录着客人已经享用的杯数——这是德国啤酒馆独有的“诚实计费”传统。服务员端着木托盘穿梭于座位间,尽责且从容地迅速地为客人更换空杯,奉上满杯的新鲜啤酒。

如果喝够了不想“被续杯”呢?那就将杯垫轻放在杯口上。这个动作像是某种温柔的告别仪式,没有高声拒绝,没有摇手示意,只是安静地盖上一张纸片——一个无声的讯号,告诉服务员:“谢谢,我已心满意足。”

人情互动将被取代

虽然德国有几个城市也拥有与地名绑定相关的啤酒,例如柏林白啤(Berliner Weiße),也发展出类似的啤酒文化细节,但是,科隆的Kölsch却是其中唯一具有明确公约定义保护的例子,这也许间接说明了科隆人对家乡特产的自豪与向心,也让旅人们在行经科隆时,能在啤酒馆中对此地的生活方式领略一二。

机器人将取代服务员递送啤酒。(图:AI制图)

随着网络以及AI全方位地渗入我们所有的生活,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冲击到啤酒馆里的文化,优雅的互动会被扫码下单取代,机器人的影像分析以及送餐功能取代服务员敏锐的眼光和灵巧的身手,客人也不再需要学会杯垫的密码,而这些“老派”的互动细节,可能都将淹没在效率与便利的大洋中。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订阅电邮简报

订阅电邮简报

每周接收最新教学素材

Subscribe now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啤酒
  • beer
  • 科隆啤酒馆
  • 无声艺术
  • art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