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巴窑1A巷一间私人组屋的五房式单位,以200万元挂上网求售时,马上在网上和房地产界引起舆论暴动。
有人说,这个屋主是吃了熊心豹子胆,想要改写组屋市场的历史吗?不过,这个或许会成为转售组屋市场的方向盘。
有人担心,再这么追上去,新加坡会不会变成香港那样,以后的年轻家庭会不会都买不起房子?或者,一辈子都还不完房屋贷款?
新加坡第一次组屋交易破百万,是在2012年,已经是12年前的事了。根据建屋局的数据,这十多年来,虽然每一个组屋区都有百万组屋求售和成交记录,数量却是凤毛麟角。
2022年,总共有2万7896间组屋转手,当中的百万组屋有370间,占1.33%,到了2023年,转售组屋数量减少,共2万6735间,百万组屋470间,比例上升到1.76%。
正当组屋摆脱100万,朝200万的新高迈进,年轻人心中最大的疑问是:等到我想要买组屋的时候,还买得起吗?
而中年人从另一个角度要问的是,等到我想卖房子的时候,还能不能卖到100万元?
其实,买得起百万组屋的,多数是上了年纪的退休老人家,他们心里的OS是:我手头有钱,但我不是笨的,为什么要花一两百万买组屋?
必须强调的是,百万组屋的买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都是你情我愿的交易,没有人把刀架在谁的脖子上。这样的买卖,已经不是卖家开价实不实际,买家明不明智,可以解释的了。
但组屋是怎么冲上百万的?什么样条件的组屋,身价才能攀上百万?200万组屋会不会变成常态?
现在一个问题是,转售组屋价格会无限期上涨吗?出现越来越多百万组屋,到底是谁的问题?是政府的错吗?
这一集的《海量说》,听张海洁的分析。
张海洁主持的《海量说》每个星期四推出,除了《8视界》和YouTube,也可以在《海量说》的专属YouTube、Facebook、TikTok、IG、小红书(海量说)和微信视频号(海量说SG),观看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