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林是台湾的农业地区,对许多人来说,就是地图上一个熟悉却不曾真正停留的名字。这里没有声势浩大的观光地标,也少见人潮汹涌的打卡热区。传统概念的乡下地区,默默耕耘,少有曝光。近几年来农业旅游兴起,质朴的土地开始吸引旅人以全新角度踏访,掀起一股不同于观光景点打卡的慢游风潮,寻找贴近土地的旅行方式。
之前介绍过云林口湖乡如何从资源贫瘠转型为湖光水色的生态园区,这回走入田间、鱼塭与小工坊,认识在地食材与背后的耕耘故事。在这里旅行,吃的不只是味道,更是土地赋予的情感与记忆。
乌鱼子之乡
口湖乡历经无数次的风灾水灾,土地荒废、林木枯萎、人口外移,却依然还有一群当地村民,不离不弃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过去几年来治水成功,环境改善很多,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特色产业。
口湖乡以养殖捕捞为主要产业,经济价值比较高的有龙胆石斑、鳗鱼等等,以及最具吸引力的乌鱼子。乌鱼子就是乌鱼(学名鲻鱼)的卵,取自雌鱼体内整个的卵囊,经过盐渍脱水,以独特工序制作,风味独特。乌鱼子是日本人的珍馐,盛产于台湾,也是台湾人过年过节的珍贵美食。
云林是台湾的乌鱼子之乡,口湖是重要产地之一,每到冬季乌鱼繁殖时期,可以看到家家户户晒乌鱼子的盛况。寻常日子来到口湖乡,想要对乌鱼子有更深入的认识,也有对外开放的观光工厂。当地老字号海中宝制作乌鱼子已有80年,至今秉持传统手工做法,并迎合时代需求注入观光性质,开放工厂和推出DIY活动,面向观光客。
来到门口就看到满院乌鱼子的壮丽场面,阳光下曝晒着整齐排列的乌鱼子,亮灿灿一片金黄,空气中透着海的味道。进入室内,由专人介绍乌鱼子和讲解制作过程。台湾加工乌鱼子的手法已有百年历史,加工过程中先挑选雌乌鱼,经采卵、清洗、盐渍、板压、脱盐、修补、反复曝晒等数十道工序,工厂里还可看到员工手工制作的忙碌身影。
游客活动也包括示范不同料理方式和现场试吃品尝,听完讲解后DIY亲自动手,刷上高粱酒直接火烤,香气弥漫。烤好后切片,搭配萝卜、蒜片、水梨一起享用,口感扎实而不干硬,鲜味浓郁,咸香中透着清甜。
马蹄蛤养殖区
口湖乡另一新兴特产是马蹄蛤,知名度没有乌鱼子那么高,却是全台独一无二。当地养殖业者曾界崇1999年在红树林里捡到马蹄大小的贝类,细查资料发现是濒临绝种的台湾原生种红树蚬,兴起发展人工养殖的想法,经过一番努力后终于在2003年成功繁殖。
此蚬长相硕大特殊,营养丰富,烹调后有独特的鲜味和口感,为了与市场上常见的淡水蚬有所区别,命名为“马蹄蛤”。马蹄蛤号称全台最大的蚬,体积是一般淡水蚬的10倍以上,养殖时间长达两年。
为了进一步打响知名度,2005年在养殖场设立马蹄蛤主题馆,为参观者讲解介绍,并且把其中一个养殖池塘转为休闲用途,提供“摸蚬仔兼洗裤”体验。也就是卷起裤脚,涉水踩入池塘中,或自划竹筏到池塘中央,伸手到水中的泥土里自摸蚬仔。
馆内也提供马蹄蛤风味餐,品尝了马蹄蛤炒韭黄、马蹄蛤汤等不同处理方式,也包括各种当地食材,如新鲜台湾鲷鱼、虾饼、地瓜饭、获得神农奖的米粉等等,都是浓浓在地风味。
主题馆门口就是典型的渔村风光,挂满各种手工贝壳和蓝白主题的海洋装饰,旁边有一个观景台,站上去放眼周边都是鱼塭,也就是一口一口的池塘,口湖乡名称的由来。
观景台本身其实是一座日治时期的碉堡,由此也可得知碉堡位置就是原本的云林海岸线。时代变迁,碉堡固若金汤,海岸线却逐年外移,失去了军事价值。原本看守海岸的碉堡,屹立鱼塭中有点尴尬,却也是罕见景观。碉堡后来经过一番整修,变身观景台保留下来,成为海岸变迁的时代见证,也增添一道独特风景。
咖啡庄园体验馆
云林更具知名度的名产是古坑咖啡。古坑是台湾咖啡的原乡,台湾咖啡史要从古坑说起。日治时期,日本人引入阿拉比卡咖啡豆,选择台东、花莲瑞穗、高雄、云林古坑与南投惠荪林场为试种农地,最后发现云林古坑的品质最好,也成为日治时期献给日本天皇的贡品,从此,古坑咖啡也有“御用咖啡”的美称。
但早期的台湾人其实不喝咖啡,咖啡豆难与其他农产品竞争,销量偏低。经过多年的推广,古坑以咖啡为代表,渐渐打响名堂。
台湾精品咖啡“TGC”(Taiwan Good Coffee)除了生产和售卖咖啡,也设立TGC台湾咖啡庄园体验馆,进一步走向群众,主办各种咖啡相关课程和活动,吸引游客到庄园里参观,学习咖啡知识和品尝咖啡。
TGC主要是采用契约栽种的形式,与台湾各地咖啡小农合作。咖啡庄园本身产量不大,但来到这里还是能够走进咖啡园里,看看咖啡树以及生长在树上的咖啡豆、咖啡花。到访时体验馆外面空地上看到一框框的咖啡豆,正在阳光下晒豆。室内工作坊里看咖啡豆如何进行研磨,吧台前咖啡师现场冲泡讲解,品尝比较几种不同咖啡。
坐在体验馆里正式上课,认识不同的咖啡豆与产区,也学习咖啡豆的不同处理方式,如水洗豆、日晒豆、密处理等等,每种处理方式都会影响咖啡豆的风味。课程中也体验了专业咖啡师如何进行杯品:逐杯冲泡、去除表层油脂、闻香、啜吸,品鉴时要专注留意咖啡的香气、风味、酸度、后味等等,辨识出每一杯咖啡的特色。
最有趣的是味觉训练环节,导师拿出专家使用的风味轮,竟然有多达100种参考风味,包括番石榴、红枣、红豆、奶油、肉豆蔻、酱油、麝香等等,品鉴时用来比较和形容杯中咖啡。一杯咖啡到底能尝出多少种味道?对于初学者来说,真的是大开眼界,说不出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