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新城社区:甘蔗变黑糖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甘蔗怎么变黑糖?台湾新竹县的新城风糖休闲园区,带领游客体验从砍伐甘蔗到炒制黑糖的整个过程,完整认识日常生活中最平凡不过的黑糖,是如何得之不易。

新竹县宝山乡新城社区自古就以种植甘蔗为主,日治时期更是台湾北部的蔗糖重镇,产量高居全台之冠,被誉为黑糖的故乡。当时采用在地甘蔗所做出的精纯黑糖,还是贡给日本天皇食用的极品。

时代改变,随着科技进步,新竹发展成科技园区,新城人口流失严重,甘蔗产业没落,相关的文化历史也渐渐被遗忘。

1994年,地方乡亲决定复耕甘蔗,回味儿时回忆,也运用老家闲置的空地种植甘蔗,收成后开始制糖。黑糖香味吸引游客进入园区,正式取名为新城风糖休闲园区,制作各种黑糖相关食品,打响名堂。

随着体验式旅游的流行,新城风糖休闲园区也规划了多种以甘蔗为主题的DIY活动,吸引游客上门,尝试别处少见的甘蔗与黑糖体验。

甘蔗田里砍甘蔗

走访新城风糖休闲园区,最难忘的莫过于走进田地里,亲自砍甘蔗。

园区里的甘蔗特别选择了白甘蔗品种,不使用农药与肥料,以自然农法种植,人工种植,人工采收。到访时期是在炎炎夏日,阳光猛烈,大家百般推辞还是不得不走出户外,下田劳作。

甘蔗的生长期大约一年,栽种期为每年1到3月的春植,以及7到8月的秋植。种植期来到园区可体验甘蔗栽种,在农地挖出一条沟,让甘蔗躺在里面。到了采收期再来,就能看到一根根高大壮硕的甘蔗。

我们是在7月前来体验甘蔗采收,园区留了一片收成期的甘蔗田,省却种植的辛劳。一下地就能采收,听来轻松,试过才知道农人的辛劳。

城市佬改当农夫,戴上手套,握起镰刀,走入甘蔗田中挑选合适的甘蔗。亲手砍下甘蔗以后,再背着甘蔗到甘蔗寮,一根根除掉叶子,砍成小段,用刷子洗去甘蔗上的泥土,历经好几个步骤,终于整理出一根根漂亮的甘蔗,送入榨甘蔗机里,榨成甘蔗汁新鲜享用。

从来没想过一杯甘蔗汁,背后要经历这么多的付出。我们已经直接采收,坐享其成,居然也累得满身大汗差点没中暑。下次买甘蔗汁时,再也不敢嫌贵。

黑糖加工厂制作黑糖

处理甘蔗的同时,也在黑糖加工厂里参观炒制黑糖的设施和了解制作过程。由于时间有限,我们砍了甘蔗榨汁后直接喝掉,其实新城的甘蔗是专门用来制作黑糖的品种,完整的食农体验还有一大段:榨成汁液后还要过滤杂质,煮成糖水,结晶成蔗糖。

榨汁后的甘蔗渣也不浪费,堆置一阵子发酵后混入泥土,就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蔗渣再利用,减少废弃物,也让土地更健康。

一般甘蔗采收制糖,以机器清洗,也不会逐一检查甘蔗是否有生病腐坏,机器洗完后再加入石灰沉淀杂质,如此作法虽速度快,却容易使制成的糖有杂质,味道也不如人力挑选得纯净。使用自然农法种植的甘蔗,人工收成后,一根根清洗,一节节检查去除生病的部分,100公斤的甘蔗,仅能做出10多公斤的糖,费时又费工,但能更确保制糖的品质。

古法煮糖过程需要5-6小时,需要人力不断搅拌糖液,而且容易烧焦。现在的新城风糖是采用半自动化的蒸汽锅炉煮糖,避免烧焦,制糖过程控制在2小时内完成,制作出来的黑糖呈金黄色,并保留甘蔗的原味与营养成分。

不过,游客体验还是保留了古法制糖,加工厂里可看到完整的古早制糖设施,墙上也有看板介绍流程。古法制糖使用大型孔明鼎熬煮,早期炉灶底下烧甘蔗渣(近代改用瓦斯炉取代)。煮糖起锅后,倒入大铁盘冷却,过程中两人一组用大铁铲不断翻搅糖液,让糖液与空气混合,打松成粉状糖粒。

DIY黑糖美食

黑糖制作完成,拿到厨房里进行下一阶段的体验。当然,无法忍受烈日或是天气欠佳的日子,可以直接来到课室里参加室内DIY活动。

新城风糖以黑糖爆浆馒头闻名,DIY课程面团已经预先做好,搓搓揉揉,捏成碗状,把黑糖加进去,做造型,送入蒸笼。40分钟后热腾腾出炉,拉开来馅料却都没有爆浆。自己做的馒头,看似简单,做出来效果和味道都不达标!但是经过一番亲身体验,从此对于黑糖,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第二道美食以黑糖搭配台湾特产的爱玉,顺便体验洗爱玉活动。洗爱玉在阿里山很流行,传统做法是要把整颗的爱玉翻转过来,取出爱玉籽装入过滤网中。这里省略了前面的步骤,直接取小袋准备好的爱玉籽,倒入过滤网搓洗。当然还要加入黑糖元素,爱玉果冻完成以后,倒入黑糖享用。

午餐是园区里的FIW FIW九宫格特色套餐,由客家返乡女孩与阿美族的主厨丈夫共同研发,携手推广在地食材。结合客家与原住民风味,以及宝山的黑糖与在地农产。例如,原住民常用的马告搭配宝山黑糖,调制成鸡胸肉的酱汁;新城风糖与在地小农合作的柑橘酱,用来腌制荞头、调制和风酱,做成小菜与沙拉;最具特色的是新城风糖手工制作纯米黑糖糕,使用在地黑糖与天然酵母发酵,吃得到醇厚的黑糖香气。

相关标签
  • 黑糖美食
  • 台湾
  • 新竹
  • 新城风糖休闲园区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