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走进西藏文化的源头

雅砻河谷,西藏文化发源地。(图:黄匡宁)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山南位于西藏自治区的南部边陲,传统游览路线从西宁搭火车一路向西,翻越唐古拉山口抵达拉萨,山南因此常被错过。但如今从新加坡搭乘航班直飞拉萨,一下飞机,其实就已经踏上山南的土地。

虽然名为拉萨贡嘎机场,但机场所在地其实属于山南市贡嘎县,距离拉萨市区大约1小时车程,进入山南的主要城镇——泽当镇,也仅需1小时车程。换句话说,若从空中而来,旅程从山南开始,顺理成章。

雅砻河谷,放眼绿油油的青稞田。(图:黄匡宁)

山南古称“雅砻”,因流经此地的雅砻河而得名。在松赞干布于拉萨建立吐蕃王朝之前,历代赞普的统治中心都坐落在雅砻河流域。正是从这片河谷出发,松赞干布完成统一青藏高原的壮举,开启了吐蕃王朝的篇章。这里藏着许多西藏第一,第一位国王、第一座宫殿、第一部佛经、第一块耕地……许多文化和信仰源头都指向山南。因此,这里不仅是政权的起点,也被视为藏民族的摇篮、藏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曲德寺:贡嘎地名的由来

从贡嘎机场进入西藏,车程不到20分钟即可来到曲德寺。寺院隐藏于贡嘎县郊外一处小山坡上,位置并不显眼,规模也不大,却是贡嘎这片土地最早的宗教与权力核心。

“贡嘎”一词原意尊贵神圣,而贡嘎这块地方正是因这座寺庙而得名。曲德寺历史地位之高,人们把整片区域都称为贡嘎。今日所称的贡嘎县、贡嘎机场,地名皆源自于此,传承着这座寺庙的精神与文化影响。

寺名“曲德”意为“高贵庄严”,据传早在苯教时期便已有祭祀活动,是山南地区少数保有苯教痕迹的寺庙之一。明代以后,寺院改宗格鲁派,逐渐发展为政教合一的地方重镇。

今天的曲德寺静静伫立于山坡之上,游人不多,也少有旅行团前往,更容易见到当地信众真实而朴素的礼佛状态。主殿古朴低调,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与历代寺主的唐卡画像。

寺内最值得一看的,是那些历经数百年仍得以保存的古老壁画。有些保存完好,色彩依稀如新;也能看到一些壁画已局部风化或后期修补的痕迹。不像先前参观的几座名寺,这里香客不多,显得格外清幽宁静,气氛从容。更令人欣喜的是殿内允许拍照,抓紧机会捕捉珍贵画面,弥补前几站不准拍照的遗憾。

雍布拉康:第一座宫殿建筑

雍布拉康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建筑,吐蕃王朝建立之前,这里就被视为藏族最早的王宫。相传第一位藏王聂赤赞普就是从这里开始统治雅砻河谷,也开启了藏民族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据说,当时他手指天空宣称自己“来自山那边”,结果被当地人误以为是从天而降的神人,被尊为王。从此,雍布拉康便成为藏族王权的象征,也被视为藏民族历史的起点之一。

据传,宫殿在公元前2世纪为第一代藏王聂赤赞普所建,后来成为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在山南的夏宫,到了17世纪,五世达赖时期又被改建为格鲁派(黄教)寺院。历经朝代更替,雍布拉康也从早期王权的象征,逐渐转化为宗教圣地。

现存的雍布拉康建筑多为后世扩建,最早的结构可追溯至吐蕃时期。整座雍布拉康依山而建,宛如一座小型的布达拉宫,藏式碉楼高高盘踞山头。游客坐车只能到达山下,换乘电瓶车或骑马上山,爬上陡峭弯曲的山道,为登上雍布拉康增添几分仪式感。

雍布拉康虽然不大,却有一种古老王宫的静谧与神圣。进殿参观之前,先在宫外顺时针转一圈,沿着转经轮缓慢行走,口中诵经。转经道不算宽敞,途中有几个小平台,可以俯瞰整片河谷,周边的田野与村庄尽收眼底。站在高处眺望,雅砻河谷在眼前铺展,云层与远山交叠,恍惚间仿佛穿越千年。

进入宫殿内部,殿堂不大,空间昏暗,宫殿内部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以及历代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等重要人物的塑像,墙上满布古老壁画,充满历史沉淀感,感受藏族文明最初的脉动与魅力。

桑耶寺:第一座佛教寺院

桑耶寺建于公元8世纪中叶,由吐蕃王朝赞普赤松德赞主持修建,并请来印度高僧莲花生大师与寂护大师前来弘法。此外,他还亲自挑选了七名贵族子弟剃度为僧,成为桑耶寺的第一代喇嘛,也是西藏的第一批出家僧人。因此桑耶寺是西藏第一座具备佛、法、僧三宝的正规寺院,正式确立佛教在吐蕃的国教地位,成为藏传佛教各教派共尊的祖庭,在藏传佛教界拥有崇高地位。

桑耶寺如今仍是活跃的宗教中心,寺中常驻僧侣约有300多人,每日参与寺庙事务。主殿乌孜大殿是整个寺院的核心,供奉一尊巨大的释迦牟尼佛像。

到访时恰逢举行法事,整座寺庙人声鼎沸、香烟缭绕。殿内一排排席地而坐的僧人,喃喃诵经,法音如潮,回荡在层层木柱与唐卡之间。地上也坐满了前来礼佛的藏民,男女老少,虔诚肃穆,挤满每一个空间,一不小心便会踩到蜷缩在角落里默默祈愿的身影。

殿内有大量壁画、雕塑与唐卡,不能拍照难以记录,努力聆听导游介绍殿中诸佛与神祇的名称与寓意,注意力却不断被现场强烈的香火气息、诵经声与信仰氛围带走,每一步都像走在别人的信仰世界里,深沉庄重。

人潮涌动中踏出主殿,殿外四周围走一圈看看寺院格局。桑耶寺的布局呈典型的曼陀罗结构,中间主殿象征宇宙中心,四角各立一座不同颜色的佛塔(青、红、白、黑),象征镇守四方的四大天王。

建筑之间是绿色草坪,僧侣与藏民坐在地上野餐,孩子在寺墙边奔跑,甚至有僧人轻松地拍照留念,画面温馨日常,与殿内的忙碌肃穆形成强烈对比。那一刻更体会到,寺院不仅是修行之地,也是活生生的社区。信仰,不只是香火缭绕时的叩首,更是人间烟火中的从容与安稳。

藏王墓:第一座王陵群

藏王墓不是一座陵墓,而是整组的冢群,被视为西藏王权起源的象征。公元6世纪到10世纪吐蕃王朝历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坐落在雅鲁藏布江南岸的琼结河谷,并未开发挖掘。周围是开阔的草原与连绵的山丘,环境静谧肃穆。巨大土堆散布山丘之间,不说还不知道就是陵墓所在。

据历史记载的墓陵共有22座,如今能够看到的有16座,最著名的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陵墓,位于墓群中心的山丘之上。地底的墓穴并未发掘,只有地面以上的建筑可供参观。

沿着步道走到最高处,主要参观点是一座佛堂,殿内小而庄重,供奉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塑像,旁边是松赞干布两位著名的大臣,一位是创造藏文的吞弥·桑布扎,一位是吐蕃第一名臣噶尔·东赞(禄东赞)。没有奢华的陵寝装饰,没有铺张的祭祀场景,符合吐蕃早期丧葬传统。

殿外绕一圈俯瞰整个陵区的地貌,视野开阔,整个雅砻河谷尽收眼底。周围山色苍茫,对面山头就是松赞干布孙子的墓丘,王朝兴衰的线索,在山谷间静默铺陈。松赞干布一生叱咤风云,在拉萨建立王朝,最终仍选择在山南入土为安。故事从雅砻河谷开始,也终归回到这里,在群山之间悄然谢幕。

订阅电邮简报

订阅电邮简报

每周接收最新教学素材

Subscribe now
相关标签
  • 西藏
  • Tibet
  • 山南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