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南古都:洛坤府隐秘之美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到泰国寻访历史古都,一般想到的就是中部的大城府(Ayuttaya)和北部的素可泰(Sukothai)。其实,泰国南部的洛坤府(Nakhon Si Thammarat),历史可追溯到1800多年前。这里不仅是南泰国重要的佛教中心,还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洛坤距离曼谷大约700公里,听起来相当偏远,其实从新马游客的角度来看,距离合艾只有200公里;对于国际旅客来说,也可与南部旅游胜地苏梅岛、普吉岛等,形成一条旅游路线。从合艾包车前往大约两个多小时,通过铁路也可搭乘火车直达。交通上如此便利,却一直没有被列入观光客的旅游版图内。

CONTENT CONTINUES AFTER THIS ADVERTISEMENT

不过,洛坤其实是有它自己的一批“忠实粉丝”,不需对外宣传。自古以来,洛坤也是南泰国重要的佛教中心,每年吸引无数虔诚信徒专程前往,祈福进香,特别的宗教日子甚至酒店全满,一位难求。

从佛牙到圣王之城

到访之日,一行人从宋卡府驱车北上,风尘仆仆,没来得及入住酒店,先到市中心的芭罗玛莎佛塔(Phra Baromathat Chedi)朝圣。

洛坤历史悠久,古称单马令(Tambralinga),原本是苏门答腊三佛齐(Srivijaya)的一个附属国,12世纪逐渐摆脱三佛齐的控制,独立发展并逐渐强大,成为重要的贸易中心和佛教传播地,势力范围从泰国南部延伸到马来亚半岛,14世纪以后才成为素可泰王国的南方城市。

据说,1800多年前,印度王子携带佛牙出国,船上遭遇强大风浪,被吹袭至此地,因而决定把佛牙留下,并建立一座小佛塔作为标志。13世纪初,当时的统治者Si-Thamma Sokarat国王发现了佛牙,决定就在原址建造Wat Phra Mahathat Woramahawihan寺庙和Phra Borommathat Chedi佛塔。建造佛塔的也吸引居民团结起来,重新发展和建立了这座城市,成为泰国南部重要的佛教中心。

全盛时期,洛坤有多达1万2000名僧人,经常受邀游走各地,包括北方的素可泰王国,洛坤也因而有“僧人国度”(Muang Phra)的称号。

CONTENT CONTINUES AFTER THIS ADVERTISEMENT

实际上,Nakhon Si Thammaret这个地名,也是印度梵文Nagara Sri Dhammaraja的泰语发音,意思是“圣王之城”。

泰国硬币当中币值最小的25分,上面佛塔佛寺图案,就是洛坤的Wat Phra Mahathat Woramahawihan。洛坤府徽同样也以这座佛塔为标志,佛塔周边有十二生肖,纪念洛坤曾经统领过的12个地区,其中就包括马来亚半岛北部的吉兰丹、彭亨、吉打。

洛坤金塔的神秘与庄严

今天来到佛塔其实看不到佛牙,据说是藏在佛塔的金顶当中,游人香客都无缘目睹。不过,佛塔本身也颇有看头,芭罗玛莎佛塔简称洛坤金塔,又称无影塔,因为无论太阳怎么照射,都不会看到佛塔的影子!

原来,古人相信,佛塔供奉着佛牙,非常神圣,所以圣塔的影子也不应该出现在地面上任人践踏。建筑师于是耗尽心思计算出阳光照射的角度,设计出任何时候都没有影子的佛塔造型。每当太阳照射时,塔尖金光璀璨,塔底没有任何阴影,神圣神奇。

佛塔地面面积占地四万平方米,四面都有围墙围住,庭院里共有158座小佛塔。佛塔的基座可以进入,里面供奉着多座佛像。旁边还有一间博物馆,收藏了许多古代佛像、陶盘、碗、铜器及各种珍贵文物,以及信徒捐赠寺庙的各种物品。

CONTENT CONTINUES AFTER THIS ADVERTISEMENT

金塔内殿也可以进入,中央是通往金塔的梯级,拾级而上即可通往佛塔,绕着佛塔走一圈。每年的万佛节,信徒们会联合捐献数百米长的黄布,捧着黄布围绕佛塔走三圈,再把黄布绑在塔上,就算功德圆满。

避世社区的灾后重生

除了金塔,洛坤市区里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重要寺庙。不过,对于一般游客来说,如果不是对宗教和建筑特别感兴趣,洛坤其实没有太大吸引力。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个如此显赫的古城,洛坤在旅游方面相对沉寂。除了信徒,游客到此多半只是路过,作为前往附近銮山国家公园(Khao Luang National Park)的一个根据地。

我们此行没有入山,而是走访山脚的古老社区Kiriwong,距离洛坤市区大约23公里。

300多年前,13个家庭为了逃避拉玛一世时期的军事征召,躲入山中生活,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小聚落。这个小社区位于泰国南部最高峰Khao Luang山脚下,出入不易,形成了天然屏障。13户人家在深山里与世隔绝,互相扶持,患难与共,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下来。

1988年,一场洪水重创山区,山中居民第一次必须接受外来的援助,重建家园。洪水破坏生态,已无法仰赖大自然维生。村民也渐渐放下排外孤立的姿态,经营家庭工业,发展生态旅游,与世界接轨。

CONTENT CONTINUES AFTER THIS ADVERTISEMENT

洪水爆发至今30多年,Kiriwong也成功转型,与銮山国家公园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旅游路线。山中健行探险的游客,可以顺道先到山脚的Kiriwong参观或住宿,探索山脚的森林、河流,体验热带森林居住环境,了解社区里独具特色的生活方式。

社区里也分成几个事业小组,如染布、手工艺、草药等等,协助村民结合当地资源与传统智慧,从生活环境中开发和制作具有当地特色,而又迎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小型工作坊也作为游客与学生走访山区时的一个参观点,可以看到整个生产流程,动手体验。水果季节还可亲自采摘新鲜的水果,如山竹、红毛丹、榴梿等等。

社区里至今保留了一栋“历史住宅”,原本的两层楼木屋,一楼完全埋在地下,纪念当年的水灾。灾后重生的故事很有励志性,而村民们200多年不问世事、寄情山野的精神,也充满传奇色彩,令人津津乐道。

相关标签
  • Nakhon Si Thammarat
  • 洛坤府
  • 泰国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