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一方言教学 助年长者克服“科技慌”
陈翠凤(64岁)是一名义工,负责教其他的乐龄人士使用数码科技。她说,年长人士在使用科技方面,主要是面对心理的障碍。
“他们主要是怕把手机按坏,所以我会就跟他们讲,阿公阿嫲不用怕,手机坏我们人没事就好”。
通讯及新闻部长杨莉明说,疫情期间,政府特别关注年长人士在数码方面的掌握,并在去年设立了数码转型办事处。至今,数码转型办事处帮助了约10万名年长人士认识数码科技。
杨莉明说:“我们也有掌握方言的数码大使,可以用方言以一对一的方式,来和年长者沟通,效果不错。”
低收入家庭也能拥抱科技
疫情加速数码化进程,低收入家庭是否有能力赶上数码列车,备受关注。
通讯及新闻部政务部长陈杰豪表示,疫情期间,不少社区的义工团队热心帮助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拥有手提电脑,方便居家学习,令人感到温暖。
陈杰豪也指出,政府也有提供每月的津贴,给低收入家庭及年长者使用数码科技。
电子付款更普及 巴刹小贩数码化
海鲜供应商吴敬恒(32岁)是在疫情后才接手父亲的生意。他说,父亲在湿巴刹做了近40年,疫情爆发后,生意严重受创。
一次偶然的机会,吴敬恒把原本卖不出的海产,上载到社交媒体送人。结果,朋友们都纷纷要向他购买,让他发现线上销售的商机。
他说:“其实市场有这个需求,因为大家都在家里不敢出门,所以我们可以提供这种服务。”
陈杰豪表示,政府成立了行动联盟来帮助小贩数码化。除了在小贩中心成立数码支援小组,还设立了应用程序,让小贩不需付佣金就可以送餐给顾客。
另外,小贩中心也有订餐管理员,帮助不熟悉数码科技的年长小贩订餐付费。
他说,政府自去年底就开始在14个小贩中心做试验,如果成功将扩展这项计划。
借助企业对企业(B2B)开拓海外市场
经营渔具生意的黎君仪(60岁),也在疫情下加入了数码化行列。
她透露,一开始实体生意占70%,线上占30%。但是,随着人们开始掌握数码科技,目前生意的70%来自线上,实体店生意是30%。
她也尝试企业对企业的模式,将生意扩展到海外。
陈杰豪表示,在中小企业数码转型计划下也有企业对企业的援助,帮助本地商家扩大市场,提高竞争力。
杨莉明则说,政府也有给中小型企业推出新工具,能帮助企业收集消费者的购物资料,以便进一步完善业务。
她说:“像顾客买什么东西,什么时候买什么东西,买A类的东西是不是可以推销他们买B类的东西,这些都是非常有用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