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一名马来族母亲发布短视频,分享把孩子送入华校的经验,除了愿意付比其他公立学校更高昂的学费,自己也报读课程学习华文,做孩子的后盾。
星洲网报道,网民@aisyarahman.advisory上周二(1月30日)在TikTok发短视频,称自己当初决定为两名孩子报读华文小学,即使孩子和家长双方在沟通、文化背景上都面对挑战,但她却无悔这么做。
她表示,每月平均花2000令吉(约569新元)在孩子的学费上,因为学费并不便宜,所以在选择把孩子送入华校就读前,须衡量家庭的经济能力。
她说,因为华语不是她的母语,为了能有效的督促孩子,她于2019年为自己聘请一名华文家教,通过一对一的方式来学习华语,以帮助她理解基本的数字和词汇,好让她能辅导孩子的课业。
她说,“孩子在学习数学时,我是以华语来督促他们,同时也让孩子了解我也是他们学习华语背后最强的后盾。”
同时,她向家长分享说,决定把孩子送入华小时,也需为孩子未来的升学计划做筹备。
家长留言认同:孩子数学变强也更自律
短视频在网上引起许多网民的共鸣,除了认同她的洞察力和启发性的方法,也认为华文小学的教育方式是品质保证。
一些家长认为,送孩子到华小的另一个原因是希望孩子掌握好数学;认同的家长留言表示,自己孩子的数学就经常拿A。
也有家长写到,孩子在华小念书学会更加自律;另一名家长则说到,他比较喜欢华小的小班制,一班只有20名学生,比他家附近的国小一班40人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