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周末开始迎来了长达八天的“十一黄金周”假期,这段假期包含了中秋节以及中国国庆,也是当地民众出游热档。东南亚曾是中国旅客在这段时期的首选,不过今年这种情况不复见,让东南亚诸国大为关注。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国在今年初发布了共60个国家的处境跟团旅游名单,东南亚占据首位,几乎所有热门的目的地都在此名单上。中国多家旅行社都希望能在境外市场大展拳脚,押宝东南亚,在境外重建供应链同时,也在当地进行市场推广。
“东南亚距离近、性价比高,占得恢复跟团游先机,同时对跟团游影响最大的航班运力也将率先恢复。”北京阳光假期国际旅行社负责人付峥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然而,最初几个月签证办理时间长、航班供应不足、目的地费用高以及中文导游不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东南亚产品的价格一度翻倍,从疫情前的3000多人民币(约566新币)涨到6000至7000人民币(约1144至1335新币)。
尽管航班和供应链恢复,东南亚旅游价格也逐渐回到疫情前的水平,游客们却因“在东南亚旅行被绑架噶腰子”的传闻,以及5月初印尼峇厘岛发生的中国情侣遇害案例,让他们对到东南亚旅游保持观望的态度,这也成为行业低迷的关键原因。即使到了第二季度,东南亚出境旅游市场依然不景气。
为了振兴市场,东南亚多个旅行批发商开始大规模降价促销,但这种繁荣短暂并不是持久之计。
中国电影《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的上映,也影响了游客的安全感,导致前往东南亚的中国旅客买少见少。
今年上半年,东南亚的中国游客数量仅恢复到疫情前的极小比例。东南亚旅游市场的低迷状态依然持续,报道也说,中国游客的减少对该地区的旅游业产有着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