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乔治市(Gerogetown)搭德士前往槟城(Penang)西北角,路过北部海滩胜地时,发现昔日做游客生意的一排商店和食肆都已关门大吉,看不出有重开的迹象,店家似乎仍在捉摸形势和探索未来的发展。疫情已成过去,但遭受重创的市场仍未完全恢复活力。
酒店疫情入住率高
7月底去了一趟槟城,此行的目的地是直落巴巷悦椿度假村(Angsana Teluk Bahang)。那一带仍未全面观光化,环境相对安静,山林和海湾仍保留原始气息,这家新加坡酒店品牌悦椿(Angsana)首次进驻马来西亚的项目,是当地最显眼的新地标。度假村在2020年10月开幕,当时正值冠病大流行,外国人进不来,只能争取本国游客,却能达到32.5%平均入住率,反应高于预期。

槟城直落巴巷悦椿度假村,是新加坡酒店品牌悦椿首次进驻马来西亚的项目。(图:胡锦伟)
“疫情期间,我们聚焦本地市场,推出种种开业促销配套,并且投放更多行销资源在社交媒体,确实收到了效果。”度假村总经理Jose Luis Barrera分享疫中求胜的策略。他指出,各国封锁边境,加上长期居家隔离,人们都渴望在国内享受假期,因此推高了这家新酒店的入住率。
槟城首席部长曹观友在几年前说过,槟城高端酒店的入住率高于低星级酒店,中高档酒店在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潜力。Jose Luis Barrera同意这个说法,作为槟城最新登场的中高档酒店,直落巴巷悦椿度假村因疫后的“报复性旅游潮”迎来更多游客,当中近七成住客来自马来西亚,中国、新加坡和沙特阿拉伯游客分别占7%、5%和3%,其他国籍的则占17%。

面向安达曼海的槟城直落巴巷悦椿度假村。(图:胡锦伟)
他透露,度假村的两个楼翼共有236间客房和套房,全部面向安达曼海的壮丽景观,并且结合家庭、儿童和会议设施,设计装潢则以海峡殖民地土生华人文化为发想,对国内外旅客都极富吸引力。度假村也积极开发生态旅游和重新定位文化之旅,譬如探索临近的槟城国家公园和热带香料园,或参观槟城蜡染厂了解巴迪布(Batik)制作过程,以及参加槟城州华人公会主办的绣娘惹珠鞋工作坊,毕竟槟城的好山好水和独特文化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资源。Jose Luis Barrer说:“度假村与不同团体或机构合作推广这些文化体验活动,直接为当地社区乃至整个槟州带来经济利益。”

槟城州华人公会的绣娘惹珠鞋工作坊,让旅客体验土生华人文化。(图:胡锦伟)
生活气息浓厚的世遗城市
槟城与马六甲这两个昔日的海峡殖民地成功申遗,至今已有15年。相对来说,槟城比其他联合国世界遗产城市更具生活气息,有很多原居民在乔治市世遗区里居住、工作和生活,跳出“世遗博物馆”的格局。新加坡旅游作家及出版人叶孝忠近年来多次到槟城旅行,还携带自己出版的书籍到当地举办分享会,他认为,槟城比其他东南亚港口城市,如马六甲、惠安和新加坡,累积了更深的文化底蕴,具有发展深度旅游的潜能。“槟城有世界遗产日、乔治市艺术节、乔治市文学节等活动,都办得很不错,我认识的一些中港台文化人受邀参加活动后,都留下很好的评语。”
土生土长的槟城人对家园有强烈的归属感,自称“Penang Lang”(福建话槟城人之意),多年前,当地人出版文学刊物、自创歌曲、在每年最后一天拍照留下城市的记录等活动,使这个岛屿成为马来半岛的华人文化重镇。随着乔治市申遗成功,近年来槟城掀起另一波文创风潮,老街处处有创意壁画、文青咖啡馆进驻老店、文创市集相继涌现,让老城活了起来。此外,文化人开办独立书店“岛读书店”和创办免费社区报《城视报》双月刊,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启发人们对改善城市生活的思考。

“岛读书店”是深具人文关怀的独立书店。(图:胡锦伟)
谈及槟城文化市集的兴盛与蓬勃,叶孝忠认为推动力来自民间自发的投入。“比起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台湾的薪酬相对不高,当地人宁可自己创业,也好过每天在公司上班领一份不高的薪水,或许是这个原因,当地人更愿意投入文创产业,做想做的事。譬如在槟城的兴巴士艺廊(Hin Depot)周日市集,我就看到几十个摊位各自卖不一样的产品。”
米其林餐厅融合当地特色
正是这份活力,让槟城在旅人心中不断有新鲜感,不仅仅只是以老建筑、旧招牌、古早味和昔日情怀为号召。去年12月,米其林指南首次在马来西亚推出,聚焦吉隆玻和槟城的餐厅,而两地各有两家餐厅获得米其林一星的肯定。我这次去槟城,专程到位于兴巴士艺廊的一星餐厅Au Jardin品尝美食,主厨史金福采用大量马来西亚本土食材,同时融入多元民族饮食特色,譬如选用属于金枪鱼家族的鲣鱼(Ikan Kayu)、槟岛渔场生产的贻贝、以印度卷饼Dosa为灵感等,烹调独树一帜的法餐。
这顿午餐吃得开心极了。我是槟城传统美食的头号粉丝,却也乐于看到米其林餐厅加入“美食战”,这会是吸引我下回再次造访槟城的理由。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