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莱佛士女子中学的中三生陈宜吟,凭着一个讲述看护者如何协助自闭症青年的新闻作品《看护者也是天使,释放最特殊的爱》,在今年《我来报新闻2025》比赛中获得“鲜新闻”组别铜奖。她的作品不只是一个关于自闭症患者与看护者的报道,更是她生活的写照。
报道中,陈宜吟讲述了一名母亲担心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在特殊学校毕业后,生活失去重心,因此创立非盈利组织 Youngstar SG,让中度至重度自闭症的青年透过制作酵素清洁剂重新建立生活节奏。评审认为她的作品聚焦自闭症议题,传达社会关怀,具积极意义。她也获颁最佳小记者(特别鼓励奖),评审认为对镜报道方面,她口条流畅、表情自然,展现了同理心,也为作品加分。
成长在“特别”的日常里
选择自闭症作为报道的题目,对陈宜吟来说不是偶然,而是源于她对哥哥深深的关爱。“因为我的哥哥患有严重的自闭症,他今年十六岁了,十八岁后就会从特殊学校毕业。接下来的路,我们一家人都很为他担心。”
从小与哥哥共同成长,陈宜吟比同龄人更早懂事。哥哥无法用完整句子表达自己,有时也会突然情绪失控。她回忆自己五岁时,第一次看到哥哥猛力撞墙,感到非常惊讶和困惑。她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说:“他不是调皮,只是不知道怎么表达。” 这种经验教会她更多的耐心,也让她习惯观察他人、体贴别人的情绪。
由于父母需照顾哥哥和工作,陈宜吟从小就学会自立。“我会自己煮饭、做功课,也常常帮忙照顾哥哥。小学五年级时就开始放学后带哥哥搭巴士回家。”
她形容哥哥是“记忆力超强”的人,尽管语言表达有困难,却能清楚记得每一件玩具的位置。“就算一个玩具不见,他也会发现。”
她说:“虽然哥哥不可以说太多话,但他叫我妹妹的时候,我还是很开心。”

哥哥陈尚旸喜欢玩泡泡。(图:董励萱)
母亲:她是我们家庭的小太阳
陈宜吟的43岁母亲蔡姗珊接受访问时坦言,确实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和家中的资源投在儿子身上。“我知道有时候会忽略了她,但她很懂事,很敏感。有时候我心情不好,她都会察觉,然后安静下来,不惹我生气。”
女儿连续三年参加《我来报新闻》,母亲起初以为女儿只是“玩一玩”而已。母亲说:“但看到今年的作品,我有点感动。她选的题目,其实就是我们最担心的事——哥哥毕业后怎么办。” 她说,或许是家里的氛围和压力,让女儿更早地接触并关心自闭症成人的处境。
母亲透露,陈家已开始为儿子的未来做准备,从自理训练到规划未来可能的生活方式。“我们一家人都已经做好心理准备,如果要牺牲或调整,也愿意配合,只希望他未来的生活品质不会下降。”

陈尚旸十八岁后就会从特殊学校毕业,家人们为他接下来的路感到担心。(图:董励萱)
为哥哥也为更多特殊家庭发声
尽管小时候曾梦想成为记者,如今的陈宜吟希望当一名牙医。“有一次带哥哥看牙医,对方知道他有自闭症后就不太愿意认真看,我当时很难过。我希望未来自己能当一位愿意倾听、理解、用心对待每一位病人的牙医。”
当被问及参加比赛的初衷时,陈宜吟说:“我想让更多人了解,自闭症孩子也有感情,也需要被尊重。他们不是不听话,只是无法用一般方式表达自己。”
对于自己的作品得奖,她说:“如果我的作品能让大家对特殊需要家庭多一点理解、多一点耐心,那我就很开心了。”
《我来报新闻2025》挑战赛是由新传媒《8视界》、推广华文学习委员会和讲华语运动主办,并得到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的鼎力支持。
这项比赛的宗旨是要提高学生的新闻和数码媒体素养,培养他们关注、观察周遭事物和思考时事的能力,同时为学生提供应用华文华语的平台。公众可浏览活动专页,了解更多有关《我来报新闻2025》挑战赛的信息。
完整得奖名单可以点击这个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