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珊瑚礁修复计划稳步进行 WWF新加坡招募志愿者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新加坡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及国家公园局合作,在我国南部海岛推动深海珊瑚修复工作。基金会招募公众加入成为志愿者,为海洋保育工作尽一份力。

国大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去年正式启动深海珊瑚修复计划,世界自然基金会(新加坡)也在爱普生(Epson)东南亚的支持下加入。计划主要在我国南部海岛展开,旨在推动新加坡本土珊瑚物种的培育与修复。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首个针对深海珊瑚的培育与修复计划。

我国失去约60%珊瑚礁

世界自然基金会(新加坡)自然保护局副局长乌玛·萨奇达南丹(Uma Sachidhanandam)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说,我国大部分的珊瑚礁都集中在南部海岛。由于气候变化和城市发展,自1960年开始,我国已经失去大约60%的珊瑚礁。

有鉴于此,她透露,团队的首要任务是通过这项计划,研究如何在南部海岛试点修复退化的珊瑚礁,尤其是在光照有限区域的珊瑚礁。

“我们的目标是在实验室中,培育出能自然适应低光照的珊瑚,然后将它们移植到南部海岛光照有限的珊瑚礁上。”

团队计划在南部海岛种植长达200米的珊瑚礁,目前已培育出大约1500株珊瑚。(图:陈良同)

计划种植200米长珊瑚礁

乌玛表示,团队计划在南部海岛种植长达200米的珊瑚礁,目前已培育出大约1500株珊瑚,并顺利将超过100株移植到龟屿。

团队也预计最迟在本月尾,在圣约翰岛的棋樟湾(Bendera Bay)设立12个苗圃平台,并将珊瑚移植到那里,以长出新的珊瑚礁。

不过,她坦言,珊瑚的维护与监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与劳力,具备很大的挑战,包括必须应付快速生长的藻类,以及面对城市发展所带来的高沉积问题。

“藻类在光照下生长得非常快,这会导致珊瑚窒息,因此需要定期清除。沉积物是海水中的悬浮颗粒,这些颗粒在珊瑚生长时往往会沉积在珊瑚上,也会导致珊瑚窒息,并阻止它们快速生长,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导致珊瑚死亡。”

团队正在积极招募与训练公众来担任志愿者,帮助进行研究和监测工作。(图:叶衍娴)

招募“公民科学家”

对此,乌玛说,团队正在积极招募与训练公众来担任志愿者,并且成为一名“公民科学家”(citizen scientist),帮助进行研究和监测工作。

参与计划的志愿者,将同国大热带海洋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定期进行珊瑚监管与维护工作,包括潜入水中清除沉积物和藻类等。

相关标签
  • 世界自然基金会
  • 珊瑚修复计划
  • WWF-Singapore
  • coral restoration
  • 珊瑚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