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接纳职场公平劳资政委员会针对职场公平立法提出的22项建议,为受职场歧视员工提供法律保护。
其中,职场公平劳资政委员会提出的建议,包括禁止任何与五个特征相关的职场歧视行为,并将这个五个特征列为“受保护特征”(protected characteristics)。
究竟这五个特征是什么?哪些行为又将在拟议中的职场公平法下,被视为职场歧视?《8视界新闻网》为你整理相关资料,通过例子让你一文看懂。
一、国籍
这是职场歧视:
一名新加坡籍求职者申请一家公司的高级职位,并完全符合职位要求,包括所需的技术专长和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不过,面试记录显示,招聘经理没有公平地将这名新加坡籍求职者考虑在内,而是将工作机会给了跟自己相同国籍的外籍求职者。
这不是职场歧视:
一名外籍求职者应聘一家公司的职业空缺时,公司表示他们想要聘请新加坡人,因为本地员工可以让劳动队伍更为稳定,他们的本地知识和人际网络也可为企业增值。
二、年龄
这是职场歧视:
一名求职者应聘成为儿童工作坊的协调员。在面试过程中,雇主问起求职者的年龄。当求职者透露自己已经50岁时,雇主表示她不适合这个职位,因为他们想请更年轻、更有活力的员工。
这不是职场歧视:
雇主要求求职者接受数理能力测试,年长员工的表现比年轻员工来的差。即使雇主无意歧视年长员工,也有合理原因要求求职者接受数理能力测试,这可能被视为间接歧视,劳资政公平与良好雇佣联盟会进行评估,斟酌处理。
三、性别、婚姻状况、怀孕状况、看护责任
这是职场歧视:
例子(一):一名求职者被录取为财务官,但在接受入职前检查时发现她怀孕了。尽管这份工作只需要在办公室工作,公司撤回了这份录取通知,声称工作性质不适合怀孕的员工。
例子(二):一名员工申请参与公司人才发展计划,在面试过程中表示她很想尽快组建家庭,最后没有被录取。对此,她的雇主说,这是因为面试小组认为,她计划组织家庭,不适合这个计划的高要求。
例子(三):一名男员工是他的父亲的主要看护者。经上司同意,他每周都会抽出几天时间陪父亲就医,同时满足工作要求,并保持绩效标准。不过,他的主管后来告诉他,公司决定让他离开,以便他可以专注于照顾自己的职责。
这不是职场歧视:
例子(一):一家按摩设施雇用女按摩师,因为她们的工作是为女性顾客提供身体按摩和水疗护理。
例子(二):雇主给员工提供额外的非法定产假和育儿假作为员工福利。一名单身男性员工却称,这对不是母亲以及没有孩子的员工是种歧视。由于这个福利不是法定的,因此这不构成立法规定的歧视。
四、种族、宗教、语言
这是职场歧视:
两名求职者进行小组面试,人选A与招聘经理属于同一种族,而人选B属于不同种族。面试小组评估,并在面试记录中强调人选B更适合这个职位,招聘经理最终却将这份工作机会给了人选A,因为他觉得与同一种族的人一起工作更舒服。
这不是职场歧视:
一座回教堂正在招聘一名行政助理,并强调申请人必须是回教徒。根据拟定的法律,宗教组织可以根据宗教和适当的宗教要求做出雇佣决定。
五、身体残障和精神状况
这是职场歧视:
一名新员工的同事观察到,新员工的情绪似乎特别低落,但他的工作表现没有受影响。 在例行检查中,新员工的经理询问他是否有任何心理健康问题。新员工表示他患有抑郁症,但他接受了治疗,病情得到控制。谈话结束一周后,他被通知遭解雇。
这不是职场歧视:
一家公司面试网站设计师职位的两名应聘者。两人在小考和面试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一个人有残疾,需要使用轮椅,而另一个人没有残疾,经验稍长一些。如果公司选择聘请有残疾的应聘者,这个决定并不违法,因为雇主选择雇用残疾人士应该得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