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戎加东南路上周六(26日)发生的地陷事故导致一人送院、部分道路关闭。目前当局已喊停一个施工地,并将对这起事故展开独立调查。
这次地陷事故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也引发不少疑问。地陷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可以如何避免?
公用事业局透露,发生地陷的地点毗邻一个正在施工的工地。当时,工地内一个正在建造中16米深竖井的沉箱环突然失灵,在这同时,道路上也出现了一个坑洞。
当局表示,目前尚不清楚沉箱环失灵的原因。
竖井、沉箱环是什么?
据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报道,这类临时性的竖井一般用于建造污水井。污水井是我国长达206公里深层隧道污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作为维护地下污水管道的出入口。
新加坡工程师学会土木与结构工程委员会主席黄秋杰表示,沉箱环是一堵混凝土墙,在竖井开挖后分阶段浇筑,以防止水和土壤进入。
施工前必须先深入对土地进行深入研究,以确认沉箱环的设计,以及是否需要额外的土地保护措施。
是什么原因导致地陷?
沉箱环失灵的其中一个因素,包括沉箱的设计不达标,例如结构未按初始的设计来建造,或者“负载条件”不平衡等。
黄秋杰说:“想象一下,这个沉箱环是圆形的。如果你在它的周围施加相同的压力,它就会稳定。但是如果你从它的其中一侧消除压力,那就会形成不同的负载条件。”
他说,沉箱环失效与坑洞出现的时间大致相同,意味着附近可能存在空隙,导致沉箱环承受不平衡的负载能力,从而导致沉箱环失灵。
或是挖掘工程引起土壤移动所致
不过,黄秋杰表示,目前还无法确认地陷是如何形成的,但其中的原因可能包括挖掘工程所引起的土壤移动,或地下管道渗漏等。
他指出,地下管道渗漏可导致凝土被冲走,从而导致地下出现空隙的情况。“如果这条管道最终悬空,下方没有土壤,它的接头最终可能会断裂,管道破裂也会冲走更多土壤。”
早前也有附近居民透露,地陷路段附近在事故当天凌晨曾经发生水管爆裂的事故。
不过,南洋理工大学副教授吴伟表示,土壤侵蚀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
他表示,地底下的空隙需要时间来形成,因为周围的土壤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冲走,从而导致空洞的出现。
本地发生过地陷事故吗?
黄秋杰指出,虽然不常见,但我国确实偶尔会发生地陷事故,而这通常是基于地下隧道或挖掘工程等建筑活动,以及地下管道渗漏等原因所造成的。
但他强调,新加坡的天然土壤和地址条件不会那么容易受到天坑的影响,因为它们并不具有石灰石可溶性岩石的特征。
2022年,花拉路一条正在进行隧道工程的岔道就出现了塌陷和裂缝。
而在2014年,樟宜东路上段也曾经发生过塌陷,导致一辆货车坠入坑洞。发生塌陷的地点就在滨海市区地铁线附近。
当局采取了那些防范措施?
建设局表示,当局已经采取措施,管理大规模地下隧道或挖掘工程发生坑洞的风险。
比如说,要求一名合格的专业工程师在工程开始施工前,进行彻底的现场调查,并提出预防措施。
此外,用于监测地面和建筑物运动的仪器也需被安装,并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例如在必要时部署24小时地面看守人员监测任何地面过度沉降的迹象。
建设局也说,在隧道施工的过程中,必须持续监测挖掘出的土壤量,以避免过度的挖掘,并密切追踪关键的隧道施工作业,以防止土方塌陷。
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坑洞,当局将发出停工令。
受访的两名专家表示,当局必须发布更多的信息,包括沉箱环失效的细节,以及事故前晚发生的水管爆裂时间是否和地陷事故有关。
黄秋杰说,这些细节是目前欠缺的关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