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普及化,我们生活中也越来越离不开这种新科技,但有研究显示,人工智能会严重削弱人类思考力。记者走访本地大专院校,受访学生也坦言感觉自己“变笨了”,不过也有学生觉得,关键在于如何使用AI。
麻省理工学院一项研究显示,人工智能(AI)会严重削弱人类的记忆与思考力,简单来说,就是会使人变笨。
另外,本地早前也爆出有学生因为不当使用AI做作业,被学校判零分,引起民众关注学生群体使用人工智能的情况。
到底使用人工智能是利还是弊?《8视界新闻网》记者特别深入走访本地大专院校,了解学生群体对使用人工智能的感受。
不像以往会常动脑筋
在受访的12名学生当中,有多达四人就坦言,自从AI工具变得唾手可得,他们的确不再像以前那样会常动脑筋。
其中,义安理工学院学生麦钰琳说:“AI会帮我们完成思想上的工作。我们只要复制、粘贴就能交作业,不需要花太多心思去思考。”
同校的周彤渲也认为自己已变笨。“我们太依赖科技了,没有真正用头脑去找出答案。”
尽管如此,在被问到是否会继续使用人工智能,学生们都异口同声说:“会!”
学生:变笨与否 关键在于使用方式
不过,更多受访学生认为,使用人工智能是否会变笨,其实关键在于如何去使用它。
另外八名受访学生普遍认为,人工智能更像贴身导师或助手,用得好就可以事半功倍,但盲目依赖和抄袭,确实会削弱思考能力。
义安理工中文系学生屈倩文就说:“如果你用AI不动脑,就会变得越来越依赖,最终失去思考能力。但如果把它当成提升效率、辅助学习的工具,反而能变得更聪明。”
新加坡管理学院(SIM)计算机系三年级学生Nana表示,人工智能能让她接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
义安理工中文系三年级的李佳恩则说,会分析人工智能所提供的答案,学习它的逻辑和推理方式。
人工智能真的可信吗?
人工智能正快速融入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但它提供的答案真的可靠吗?有学生提醒,AI内容并不总是准确的。
义安理工华文传媒系的蔡睿恩就说:“有时ChatGPT给出的答案和老师教的有出入,它甚至会凭空捏造内容,使用时必须特别小心。”
不管怎样,学生普遍对人工智能还是抱持欢迎、开放态度。“可以用,但不能过度依赖,要学会思考”,“要核实、确认内容对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