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一家保险业者的研究显示,本地居民每月长期护理的平均开支可高达近3000元,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低估了实际开支,显示多数人对长期护理成本的认知仍存在巨大落差。
本地保险业者Singlife发布了一份题为《从认知到行动:为超高龄社会保障长期护理》的白皮书,呼吁社会正视新加坡即将迈入“超高龄社会”的挑战,并立即采取措施应对长期护理所带来的财务与社会压力。
负担将随通胀加剧
白皮书的数据显示,个人在本地进行长期护理的每月平均开支可高达近3000元,但超过一半的受访者低估了实际开支。自 2018 年进行类似研究以来,这一成本已上涨 628元,年通货膨胀率约为 4%。随着通胀加剧,长期护理费用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增加。
Singlife 2010 年至 2024 年的实际索赔数据显示,个人的理赔期平均长达十年,而最长期的索赔人已连续 15 年每月领取赔款。最年轻者仅32岁即开始申请,凸显各年龄层都可能面临突如其来的护理需求。
白皮书:公共援助覆盖不足
白皮书指出,目前我国的公共长期护理保险,如乐龄健保(ElderShield)与终身护保计划(CareShield Life),每月仅提供最高662元的赔偿,远不足以应付实际费用。
尽管市场已有补充性长期护理保险,但仅三分之一的30岁以上国人购买了相关产品,许多人仍依赖储蓄或家人资助,这一现象恐对退休保障构成压力。
白皮书还提出五项政策与社会层面的建议,包括:加强对中风等主要理赔疾病的早期预防与干预、将长期护理纳入退休规划、鼓励民众透过日常选择维持身心健康,积极老龄化、营造社区互助文化,构建本地支持网络,以及推动公私部门合作,整合资源,使护理服务更易获取和更有温度。

Singlife发布白皮书,呼吁社会正视新加坡即将迈入“超高龄社会”的挑战。(图:Singlife)
这项白皮书包含了两项调查的数据;第一项长期护理调查于2024年2月至3月进行,访问对象为1005名年龄介于18至65岁的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第二项失智症护理调查则于2024年6月进行,受访者包括1075名新加坡公民与永久居民,其中249人为照护者。
研究团队也进行了四个深度访谈,访问对象为照顾失智亲属的看护者。其他访问对象包括政策制定者、医疗专业人员、护理机构、倡议团体以及其他看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