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激进化威胁不断 家庭和社会须共担监督义务

示意图。

图: iStock

新功能!

听新闻,按这里!

我要听,按这里!

本地16岁学生因自我激进化,欲在海外发动攻击,被当局发出限制令。受访宗教领袖和社会组织代表指出,虽然网络上出现极端主义材料的现象难以控制,但只要家庭和社会保持警惕,就能降低青少年自我激进化的事件发生。

调查发现,这名受网络极右翼极端思想宣传影响,而自我激进化的青年虽然是华裔,却是“白人至上”主义者,并渴望在海外发动攻击。他在一个极右翼线上聊天社群里透露,有意于十年后在美国进行大规模枪击事件。

网上出现深伪视频

内政部跨机构援助小组(Inter-Agency Aftercare Group)成员Anbarasu Rajendran 接受《8视界新闻网》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是自我激进化发生的主要导因之一。随着互联网环境变得越发复杂,包括在平台上出现的“深度伪造”(deepfake)视频等都让青年更容易受到这些有害材料的影响。

他说:“这一类和宗教种族有关的内容容易牵动观看者的内心,没有多少人能真正了解‘深伪’的概念。正因为呈现的画面和内容对他们来说太真实了,所以容易让他们为此感到生气。”

他指出,针对网上流传的有害内容,没有百分之百的解决办法,防火墙等都无法阻止青少年的视野。他们精通网络,总有办法接触这些内容。

多管齐下避免个案再现

Anbarasu Rajendran也强调,类似的独立个案并不代表本地年轻人自我激进化有上涨趋势。与其关注类似个案是否越来越多,更应将个案视为“提醒”,即青年在现处的环境内仍然相当容易成为目标,并将重点放在预防。

“无论是一起或两起案件,都时刻提醒我们必须保持警惕。这不仅关系个人,也关乎整个家庭、社区和其他的一切。”

他指出,社会、家庭和青年自身都能尽一份力,避免自我激进化的个案再次发生。

“青年需要明白在网络上看到的内容,都不一定是完整的真相。他们应再三查证 ,联系不同的宗教组织,以确认自己所阅读到的内容是都是真实的。“

一旦被误导,当他们开始转发这些内容或发表自己的评论时,就会带来更多的纷争。而他们也应该谨记在必要时,向人求救。

独立个案并不反映趋势

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释广品也同样认为,独立个案并不反映趋势,且格外强调父母在这一方面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如今很多人在家时,孩子在房间,父母则在客厅或忙于工作,不知道孩子都浏览哪些网站。父母应多和孩子接和交谈,不要马上做出判断,阻止孩子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只有通过更多交流和理解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同样的,我国宗教改造小组联合创始主席Mohamed Ali则强调,父母必须对自我激进化的概念有认识,并教导孩子辨别对错。此外,父母也可以监控孩子在网络上的活动。Mohamed Ali说,若父母看到孩子有变得激进的倾向,就应该寻求辅导员的帮助,并要有勇气向当局举报。

任何人都有可能被激进化

安全咨询公司SJK Geostrategic Advisory执行董事Shashi Jayakumar表示,要去掉激进的思想不仅需要时间和大量资源,也需要社会的凝聚力和宽容。

Mohamed Ali说,激进化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无论是年龄、性别、职业、富有或贫穷都能被激进化。”

相关标签
  • 激进化
  • 自我激进化
  • self-radicalised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