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局进一步扩大伊蚊绝育计划的范围,在另外五个地点,释放带有沃尔巴克氏菌的雄性伊蚊。
五个新地点是实龙岗中、实龙岗北、裕廊东、裕廊西以及后港。当局表示,是根据骨痛热症传播风险、伊蚊数量等因素,选择这些地点。
当局会从这一季开始,在实龙岗和后港释放雄性伊蚊,每星期两次;裕廊的另外两个地点则会在明年第一季展开计划。
这将使计划的覆盖范围从原有的48万户家庭,扩大到58万户家庭。
伊蚊绝育计划自2022年7月推行以来,参与地点的伊蚊数量减少了八到九成。这些地点的居民感染骨痛热症的几率也减少大约75%。
永续发展及环境部长傅海燕在一个社区活动上接受媒体访问时说,今年的骨痛热症病例平均每个月达到1300起,比2022年暴发疫情时的3000起减少超过一半,令人感到鼓舞,因此当局决定继续扩大试验计划。
不过,傅海燕强调,这个计划并非灵丹妙药,也需要居民尽一分力,减少蚊子滋生。
傅海燕也说,环境局接下来还需要完成试验,并审视计划的成本效益、有效性和能力。
根据环境局官网,本地今年以来已通报超过1万2000起骨痛热症病例,超出了去年全年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