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妇女Choo Kah Ying和丈夫育有一名患有自闭症的儿子;受病症影响,儿子容易感到烦躁,还会出现暴力倾向。在意识到儿子可能不适合城市喧嚣的生活后,Choo Kah Ying和丈夫大胆决定,将现年26岁的儿子安置在印度尼西亚峇厘岛独立生活。
Choo Kah Ying接受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访问时说,这应该是她一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但相信也是她为自己和儿子Sebastien做过最好的安排。
无语言能力 难以融入主流社会
Choo Kah Ying透露,Sebastien是一名没有语言能力的自闭症患者,尽管一家人试过帮儿子融入主流社会,但他却无法适应。
Choo Kah Ying一家原本居住在美国,后在Sebastien十岁时搬迁到本地。当时,Choo Kah Ying尝试制定规则让儿子规范自己行为,例如要求他停止拍打双手或发出某些声音等,否则就没收他喜欢的东西。
她当时以为这么做很合理,但在儿子15岁之后,一切开始不一样,儿子反而以暴力反击。她说:“他20岁时,我以为某一天我可能会死去。他开始变得易怒,反抗我定的规矩,并说他不在乎。他会像动物一样尖叫,还会打我。”
无预警出现暴力行为
Choo Kah Ying也说,儿子的暴力行为随时都可能出现。
她试过威胁说要报警,并把儿子关在屋子里,但情况非但没好转,还变本加厉,就连日常生活都变得日益艰难,Choo Kah Ying甚至得停止乘搭公共交通。
这是因为儿子会坚持只坐最后一排、有安全带的中间座位;如果座位已经有人坐,儿子就会盯着对方,迫使对方让位,或以暴力方式逼母亲帮忙解决问题。
Choo Kah Ying说:“我每一天都像行走在蛋壳上,压力非常大,没有人知道该怎么做。”
儿子在大自然环境较为放松
直到2012年,Choo Kah Ying一家到印尼一个安静的岛屿度假时,她发现儿子在大自然环境下更为平静。
“他完全沉浸在环境里,像水、像天一样安静。”儿子当时16岁,是Choo Kah Ying见过儿子最为冷静的一次。

Sebastien享受大自然。(图:CNA/受访者提供)
四年后,Choo Kah Ying和丈夫大胆地将儿子送到峇厘岛一个村庄居住。一开始,她还感到不安,每两周就会到峇厘岛探望儿子,直到一阵调适后,儿子才终于在岛上安顿下来,由看护者看顾。
如今,儿子在峇厘岛上居住了六年,不仅会烹饪,也学会一些木工。
父母应学会对特需孩子放手
Choo Kah Ying说,这六年来自己最大的转变是他们看待Sebastien的心态,他们不再要求Sebastien表现得像一般人,也学会理解儿子的思想和行为。“他不是因为自己是个暴力的人而想伤害我。相反的,以前我没有意识到其实他在向我求助。”
她也认为,照顾特需孩子的家长们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学着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