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庆典礼包委员会借助新科技包装礼包,在提升效率的同时,将整体所需人力减少30%。
借助二维码导航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和升级版的机械人手臂自动化生产线,委员会只找来70名全职国民服役人员和正规军人一起包装国庆礼包。不仅减少人力,一天的包装数量可高达1万个。
自动化生产线减少一半人力
国庆庆典礼包委员会主席林峻豪少校在接受媒体访问时分享,从包装到质量管制等,一条人工的生产线需由八个人组成,而自动化生产线所需的人员数量则减少一半。
“为了确保自动生产线的系统平稳运行,不引起风险或导致士兵受伤,系统并没有以100%的速度运行。即便如此,一条自动化生产线同一条人工生产线的效率和产量一致,一天可包装约1000至1250个礼包。“
据记者观察,整个自动化生产线有十个机器人手臂(Robotic Arms),除了能将装有空礼包的桶放上运输带,其同时安装了具有抽吸功能的零件,通过连接到空气增压系统,将物品吸起来再放入礼包。
在整条生产线中,需要人工的部分主要是将袋子放进桶里、将其他小型物件放入礼袋,以及在系统故障时即时纠正。

整个自动化生产线有十个机器人手臂。(图:吕思娴)
试用人工智能摄像头
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个机器人手臂上也装有人工智能摄像头(Vision AI) 。让机器人手臂即使在物品被混乱摆放的情况下,也能使用人工智能逻辑,自行调整并将物件拿起。
目前,该人工智能摄像装置仍在试行阶段,团队希望日后能将其安装在所有机器人手臂上。
该自动化生产线系统中所使用的编程,是由服役人员和赞助商共同完成,20岁的 Shourjo Chakravarty 下士正是参与编程的其中一名人员。
他说:“我们花了约一周的时间进行编程工作。在此之前,我们也有参加短期的培训课程学习如何编程;我认为这是很好的尝试,我们应该继续不断往这方面发展,以便让自动化系统变得更好。”

借助二维码导航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图:吕思娴)
穿外骨骼服搬运物品更安全
此外,国庆庆典礼包委员会也首次在包装过程中,引入两款外骨骼服(Exo-Skeleton Suits)供士兵使用。
这两款外骨骼服为欧洲机器人公司——德国仿生公司(German Bionic)的产品和由国大Biorobotics Lab提供的样板,重量分别达10公斤和5至6公斤。
由于一些士兵在包装的过程中需扛重物,通过穿戴外骨骼服能确保他们在搬运过程中的姿势正确,减轻背部的重担,同时也为他们提供额外的支撑。
Muhammad Noor Hyder Bin Zaini士兵表示,外骨骼服让他的工作更加简单。
“在正常的情况下搬运这些箱子需耗费很多的力气,非常累。相反的,穿戴外骨骼服后,一个装有15个国庆礼包的箱子虽然重达10公斤,但我感觉的实际重量仅为一半。”
林峻豪少校表示,军队在使用这些技术的过程中,也不断探讨如何将他们运用到日常的工作,以便提高效率及适应不断改变的人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