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时期曾因学习障碍而接受过婴幼儿早期介入计划的帮助,这位22岁青年长大后决心回到体系服务,并立志成为临床心理学家,帮助有需要的人。
22岁的南洋理工大学心理系学生谢惟仁,是今年社会及家庭发展部优异奖学金的其中一位得主。
他接受《8视界新闻网》访问时透露,曾在幼儿园幼一(K1)、幼二(K2)时被发现有学习障碍,并因此接受婴幼儿早期介入计划(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me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 EIPIC)的帮助。
没想到多年后,谢惟仁的人生再次与婴幼儿早期介入计划接轨,不同的是,他已从受益者成为服务提供者。这也让他更加坚定自己想为他人服务的决心。
“我强烈地感受到回馈社会的信念。因为体验过体系, 它坚定了我帮助其他可能面对类似挣扎的人的愿望,提醒了我如何为(儿童提供)早期支持做出有意义的贡献,从而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这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份职业,它表达了一种使命,以充满同理心、以爱为基础的方式,为儿童和家庭带来希望和关怀。”
谢惟仁在政府心理部门实习时,参与分析了全纳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项目的数据,研究正常发育和有发展障碍的学童如何共同成长。
展望未来,谢惟仁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临床心理学家,希望将循证实践与爱心关怀结合在一起,通过整合临床实践和政策制定,推动更具同理心、更易获得、更具前瞻性的心理健康系统。
“能够为塑造我的体系给予回馈,并以亲身经历证明体系有效,我深感荣幸。”
今天(21日)共有49人获颁奖学金。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马善高作为主宾,出席社会及家庭发展部连同其法定机构国家福利理事会举行的第二届联合颁奖典礼。
记者也有机会访问到以前的奖学金得主,分享目前的发展。28岁的苏洋乐是2019年政府奖学金得主,如今已是社会及家庭发展部家庭与儿童发展部门经理。他表示,他参与社会服务的机缘,其实从数年前在政府实习时开始的。

苏洋乐。(图:社会及家庭发展部提供)
苏洋乐曾担任缓刑官,广泛接触犯了罪的青少年,对他们进行社会调查并提供康复支持。
他说,这段经历让他更深刻地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的复杂性,也意识到指导比批评来得有效。
“曾经有一名少年犯罪,他被转介到我们这里,当时他和父母没有任何联系,关系疏远。一般上我们和犯罪者接触后,也会联系其父母,以进行监督并给予支持。当时少年缓刑期间,我就帮他整理和调试对家人的情感,后来缓刑期结束时,我看到他们一家人开心的坐在家里。这些案例让我印象深刻,它让我意识到,很多事后,青少年犯罪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叛逆,还可能有很多其他原因。”
他认为,加入社会服务是一种使命,并以"我一个人无法改变世界,但我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世界"这句座右铭为启发,希望将来能运用他宝贵的实地经验,制定出有效的政策和计划,帮助有需要的家庭及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