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改善公共环境的清洁度,并打击垃圾虫,政府将部署更多闭路电视,同时也将探讨在社区张贴垃圾虫的照片,让公众协助揪出垃圾虫。受访民众对此看法不一,有的认为会起到阻吓作用,但有的担心会惹是生非,因此应该不会提供线索捉垃圾虫。
永续发展与环境部高级政务次长马炎庆,昨天(4日)在国会拨款委员会辩论部门开支预算时宣布,配合“公共卫生之年”的推行,政府将推展一系列措施改善公共卫生,其中在改善环境清洁方面,将在垃圾虫出没的热点增加执法行动,像是更频密地部署闭路电视,以及在社区张贴身份未明的垃圾虫照片,让公众帮忙锁定垃圾虫。
约半数受访者认为措施会奏效
记者今天(5日)上街访问民众,约半数认同这些措施,并认为它们会奏效。
民众潘金兰认为:“我觉得会有效,因为我觉得人民都是需要教育的,如果有这个措施他们也会慢慢的接受。这种是好的教育,大家也要做个好榜样,下一代也会跟着做。”
不愿具名的民众认为,这些措施会给垃圾虫带来压力,从而让垃圾虫减少乱丢垃圾的行为。
他也告诉记者,自己曾在社区里看见他人乱丢垃圾,但因为害怕会惹事,所以就不敢上前去提醒对方,如果张贴照片的措施是匿名的话,他应该会去提供线索。
不过也有民众持不同看法。民众林先生认为,部署闭路电视和张贴照片不一定会完全奏效,因为不一定所有人都会“乖乖听话”。
民众郑浩玮认为,这些措施的出发点和想法是好的,但不一定会有效果。“因为我觉得新加坡人是很管自己的,看人家乱丢垃圾的照片,也没有影响到我,我就不太会管。”

社区里的垃圾。(图:张慧仙)
忧惹是生非 民众:未必会提供垃圾虫线索
谈及会否响应政府的措施,提供垃圾虫的线索,不少民众都坦言担心会惹是生非,因此即使知道垃圾虫的身份,也不一定会去提供线索和举报。
林先生就说,他不想害到邻里街坊,因此他不会去举报垃圾虫身份。
60多岁的民众吴大地也表示,他不想害到其他人。他解释,像他这样60多岁的年长者,有时可能是忘记,不小心遗落下东西,结果却被认为是垃圾虫,所以他不想去举报对方。
潘金兰和郑浩玮则表示,他们应该会看对方乱丢垃圾的情况有多严重,再决定是否去举报对方。郑浩玮举例表示,如果是一些大件物品,像是泡泡茶杯或饭盒的话他就会举报,如果是小件物品如纸张碎片或小的包装纸的话,则未必会举报。
另一方面,民众符金华认为政府措施会有效,但她担心她年纪大,不懂得怎么去提供线索。
部分民众平日已有在帮忙保持环境清洁
一些民众分享,他们现在看到他人乱丢垃圾时,会帮忙提醒他人。
符金华就分享,她有时会看到狗狗在公共空间大便,但狗主没有清理就打算走开,这时她就会上前请对方清理好狗大便。
郑浩玮说,他不会上前提醒对方,但他会帮忙将垃圾拾起来拿去丢。
受访民众也指出,面对面提醒他人别乱丢垃圾需要胆量,有的看起来比较凶,他们就不敢上前提醒对方,怕反过来被对方骂,或结下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