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33岁时原本是个年轻有为的企业家,经营着泰国餐和送餐生意,正在争取人生的第一桶金,但一场车祸却让他失去了说话的能力。
Nicholas Tan六年前骑着摩托车时,在淡滨尼快速公路上出了车祸,从六天的人工昏迷中醒来时,就想说一声“爸爸,妈妈,爱我”,但却怎么也说不出口,因为他患上了失语症(aphasia)。
对于从前不会想念
2016年的那场车祸导致他头部受伤,引发三次中风。失语症就是中风、感染或肿瘤等脑部损伤所造成的沟通障碍。
他的67岁父亲Peter Tan告诉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 Insider,长子Nicholas Tan出车祸后的那几个月,连最基本的英文字母都不太记得,更别说是说话。
他说,儿子当时很能干,他在经营送餐生意时,人们都还没听说GrabFood。
被问及最想念从前的哪一点时,现年40岁的Nicholas说:“不会想念。回忆倒是有。跳舞,喝酒,玩乐。”
Nicholas在受访时有时会闭上眼扶着头,他的65岁母亲Pauline Tan知道,这时候就要等待。“(失语症患者)需要有尊严,知道自己只要花点时间,就能想到(要说的话)。”
像是“你要去哪里”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Nicholas会花上半分钟至一分钟去找到想说的词汇,或是回答说“忘记了”。这时,母亲就会给他一些选项,他就会点头回应。
失语症就像是身处语言不通的国家
Nicholas之前的言语治疗师Evelyn Khoo比喻,患上失语症就像是身处一个语言不通的国家。“打个比方,你不会说日语,你进入一间咖啡座,里头的菜单都是日文,侍应生跟你说日语,但你根本无法回应。这就是失语症患者的感受,而且只是冰山一角。”
但她强调,失语症不是智力障碍,只是一个语言障碍。
按照2019年的记录,经营着新加坡失语症协会(Aphasia SG)的她估计本地每年就有超过3000人因为中风而患上失语症。她接触过的患者,最年轻只有20多岁。
她2018年在本地残障人士福利机构“超越限制和想象能力组织”(Abilities Beyond Limitations and Expectations)的康复中心认识Nicholas。他当时正在努力学习英文字母和数目字,从个、十、百、千慢慢学习。
Peter形容,Nicholas当时像是回到幼儿园那样。Evelyn说,Nicholas不曾放弃,勤勤恳恳地学习,花了将近一年时间,终于可以念出一小段文字。
值得一提的是,Nicholas在数字方面的表现特别好,也成为Evelyn跟其他患者分享的典范。
他慢慢学习说话 家人学习慢慢跟他说话
在Nicholas慢慢学习如何说话的同时,他的父母也在学着慢慢跟他说话。父亲也会提醒其他儿子,跟哥哥说话时放慢语速,一对一跟哥哥交谈,让他能有参与感,感觉自己是家里的一份子。
Peter说,认识Nicholas的朋友们经常会问他,Nicholas怎么样了。“我都会跟他们说,以前的Nicholas不会回来了。但是,我们现在有了新的Nicholas,谢天谢地,我还有这个新的Nicholas。”
如今,Nicholas想说,也能说的就是:“爱,爱妈妈和爸爸,坚持,一直以来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