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国总理李光耀到即将接棒的副总理黄循财,一起来了解新加坡历任总理的领导模式。
政治观察家接受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访问时指出,本地历任总理的领导方式不断改变,反映出当下的国内和全球环境。
BowerGroupAsia董事总经理Nydia Ngiow表示,过去领导人的共同点都是注重经济务实主义,下一任总理预计也会如此。
受访政治观察家也指出,黄循财和第四代领导团队所发起的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显示,他们似乎愿意更多地聆听民众的声音,甚至是重塑社会契约。
李光耀时代:独立建国 争取生存
建国总理李光耀在1959年宣誓就职,从殖民主义到脱离马来西亚都是他需要面对的问题。
前国会议员华素博士(S Vasoo)说:“时代决定领导方式”,而李光耀当时面对的是国家生存的压力。
华素博士说:“驱动他的从不是恐惧,而是一个目标,那就是致力于为新加坡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更好的房屋和工作。”

学者说,已故的李光耀在位时面对国家生存的压力。(图:法新社)
他认为,在这样的背景下,李光耀的领导方式更坚定,“更注重把事情做好”。
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系副主任比尔维尔星(Bilveer Singh)副教授则指出,从行动党内部权力斗争到争取独立建国,李光耀崛起当政的情况跟今时今日的时代背景截然不同。新加坡独立后,李光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失业问题和建造基本的基础设施。
“在那种环境下,领导方式是掌握全面的控制权,领导人才能在政治和经济上管理国家。”
吴作栋时代:见证新加坡全球化
政治观察家指出,吴作栋在1990年出任总理时,新加坡经济繁荣,而新加坡在他的监督下开始全球化。
澳大利亚珀斯谢里丹高等教育学院 (Sheridan 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教授Terence Lee指出,吴作栋在成为总理前就已塑造较亲切、柔和的形象。他强调要建立共识,在经济增长与社会凝聚力之间取得平衡。
吴作栋带领新加坡度过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1年的911事件和伊斯兰祈祷团(Jemaah Islamiyah)意图攻击我国所带来的恐怖威胁,以及2003年的SARS疫情。
比尔维尔星副教授也指出,吴作栋当政时,李光耀仍很有影响力,一直担任内阁资政。

李显龙和吴作栋的旧时合照。(图:TODAY)
李显龙时代:更注重社会政策
谈到现任总理李显龙,比尔维尔星副教授指出,身为我国第一任总理李光耀的儿子,李显龙相信从小就接触国家事务,“在政治上有超长的跑道”,因此针对国内和国际课题,都是以非常清楚的方式将政策信息传达给国人。
他举例说,李显龙任内一直都面对中美关系的课题,跟之前的总理不一样的是,李显龙在处理这个课题时更小心,公开强调新加坡不选边站。
学者也指出,李总理积极使用社交媒体,更公开地和国人交流。
比尔维尔星说:“他知道他所面对的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社会,而那是Z世代或千禧一代,他们都在说着很不一样的东西。所以他对人们批评行动党的原因或人们希望行动党组建政府的原因有着更为现实的评估。”
Terence Lee教授也指出,李总理在社交媒体上活跃,反映了他愿意跟更广泛的群体交流,不只是依靠主流媒体。
华素博士则表示,李总理更平易近人,更加积极地了解人民,他也更重视社会政策和包容性,例如推出婴儿花红(Baby Bonus)现金奖励和五天工作制等政策。
也有学者指出,比起前几任总理,随着治理工作变得更复杂,李总理更愿意将管理工作分配给内阁部长。

黄循财总理。(图:Facebook/黄循财)
第四代领导班子:重视共识和聆听不同意见
政治观察家表示,在副总理黄循财领导下推广的新加坡携手前进活动看来,新一代领导班子似乎愿意更多地倾听国人的声音,甚至重塑社会契约。
Nydia Ngiow认为,我国下一任总理将必须继续促进创新和创业,同时保持新加坡作为全球商业中心的声誉,不然有可能引起国人不满。
学者也指出,在反对党格局不断变化下,黄循财必须利用国会作为平台,来展示他的领导能力。但Nydia Ngiow指出,黄循财成为总理之后,或许只在必要时才发表看法,尤其是在关键课题上或是进行激烈的辩论时。
更多最新消息,请浏览相关报道
请浏览《8视界新闻网》专页,回顾李显龙的总理生涯
更多相关视频,请浏览《8视界新闻网》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