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集团曾是我国最成功的企业之一,多年来集团被誉为本土企业的佼佼者,其中大泉海水淡化厂(Tuaspring Desalination Plant)是公司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但随着公司业务逐渐陷入困境,这个项目也成为了其法律问题的核心。
根据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整理出凯发集团从崛起到衰退的时间点,一文看懂这个集团的背景与一些关键事件。
1988年创立 14年后成为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市场
创办人林爱莲于1989年创办了Hydrochem,也就是凯发集团(Hyflux)的前身并且担任总裁。2001年,凯发集团成为新加坡交易所自动报价板股市的首家水处理公司。
接着在两年后,集团成功迁移至新加坡交易所主板市场。
2010年6月,新加坡公共事业局发布招标,计划在大士设立我国第二座也是最大的海水淡化厂。凯发集团在2011年3月竞标成功。两年后凯发集团正式启用海水淡化厂。
2017年公司盈利大幅下滑
一直到2017年2月,公司盈利大幅下滑,凯发集团宣布对大士水电项目进行部分出售,以减轻财务压力。
随着淡化厂经营困境逐步显现,公司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最终导致了它垮台以及法律问题。
2018年5月,凯发集团向高庭申请债务重组保护,寻求对近30亿元债务进行重整,并获得为期六个月的债务暂缓令。
2020年6月,有关当局对凯发集团和其董事展开调查发现,相关人士涉嫌作出虚假陈述、违反信息披露规定,以及可能未遵守会计准则。
高庭在一年后裁定陷入困境的集团清盘,公司正式进入清算程序。
林爱莲与另五人被控
林爱莲与另外五人在2022年11月因为没有对大泉水电厂综合水电项目如实披露关键信息,在《证券与期货法》下被控。
2023年3月,独立董事Lee Joo Hai在马来西亚被捕,同样在《证券与期货法》下被控。
同年5月,林爱莲再面对三项额外控状,指她在没有妥善处理公司的财务报表相关事务,在董事职责上失责。
而这个约在三年前被控的案件今早(11日)开审,前总裁林爱莲和其他五名高管出庭审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