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过5元的物品等同于免费?打折商品不买等于吃亏?退货原银奉还等同于赚到?名为“女生数学”的神逻辑近日在网上爆火,给女生找遍借口来将自己的消费合理化,引起广泛热议,但也引起担忧。
根据新传媒英文新闻网TODAY报道,“女生数学”(girl math)这个词最早在今年7月份出现,新西兰一档名为“Fletch, Vaughan & Hayley”的广播节目“帮助”拨电进来的听众将他们的奢侈购物行为合理化时用到这个词汇。
在某一集里,一名听众来电要求节目用“女生数学”来计算一枚800新西兰元(约650新元)钻戒的价格。这名听众称,她近期和丈夫分居,但她很“怀念戴钻戒的日子”。
其中一名主持人表示,钻戒是一种可以“持续一生”的资产,并认为如果听众把钻戒传给未来的孩子或后代,她就可以省钱。
“那枚戒指现在等同于打了五折,因为它有了两个主人。如果孩子也有孩子,(价格)就会降到……33%?我们可以继续下去,直到这枚戒指基本上免费为止。”
“女生数学”还有哪些神逻辑?
“女生数学”迅速地席卷了TikTok,截至目前,这个标签在平台上的浏览量已经超过4亿1080万次。
尽管“女生数学”的概念并不成立,但这似乎引起世界各地年轻女性的共鸣,这一趋势也很快地在本地流行起来。
本地网红Atiqa Dar就举了几个例子:
- 如果你现在想买一件售价50元的连衣裙,但等到打折至30元才买,你就算赚了20元。
- 如果你去商店但不买任何东西,你就等同赚钱了。
- 如果你购买价值200元的耳机,并且佩戴超过200次,耳机就等同于免费。
- 如果你没有车但一直搭德士,你还是在赚钱。
- 和朋友一起去昂贵的咖啡厅是一种治愈方式,但这比你去接受真正的治疗还便宜,所以你算是赚到了。
另一名本地网红Chloe Liem也发布相关视频,以“女生数学”的方式合理化她以6100元购买的梵克雅宝(Van Cleef & Arpels)手链。
她在视频中逗趣地表示,如果要以“女生数学”方式计算手链的价格的话,必须以“每个四叶草为成本”来计算。
“如果一条手链的价格为6000元,然后除以五,每个四叶草的成本为1200元。相比之下,只有一枚四叶草的复古吊坠就要4050元,如果一枚四叶草的成本为4050元,那么有五枚四叶草的手链应该要2万零250元。”
“女生数学”利多于弊?
虽然很多女生认为,“女生数学”是一种很新颖有趣的逻辑,但也有不少人批评这类逻辑其实是在美化过度消费,加深女性无法妥善处理金钱这个有害且具性别歧视的刻板印象。
摩根大通前股票交易员薇薇安·涂(Vivian Tu)向美国新闻网站《赫芬顿邮报》指出,尽管她知道“女生数学”是个笑话,但她相信“这和说‘女人开车不好’有着一样的道理”。
“这可能会延续这样的刻板印象,也就是女性不擅长理财或数学,或者不认真对待自己的财务状况。”
不过,金融专家凯莉·安·温格特(Kelly Ann Winget)在接受《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访问时说,她认为“女孩数学”实际上可以赋予女性做出财务决策的权力。
“如果女性用‘女生数学’来证明支出的合理性,但又不会破坏她们的财务状况,那是一件好事。它凸显了一种财务责任,并且在实际上购买之前停下来思考购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