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近年来有家庭暴力导致儿童虐待致死案件激增的情况,而大部分事件中都涉及母亲对孩子受害时没有加以制止,以致悲剧发生。在现有法令保护下,将如何防止这类情况重演,以及怎样帮助母亲们勇敢对施暴配偶说不。
新传媒英文新闻网CNA报道,由刑事法典审查委员会在2018年的一份报告显示,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对弱势受害者致命虐待的类似法庭起诉案,至少有五起。
相比2000年至2011年的七起,出现激增现象。
2020年1月,在本地刑事法典修正后,针对造成或允许同一屋檐下的14岁以下孩童或弱势人士死亡者,将在304C条文下面对刑罚。
当时的委员会成员发现,很多过去的虐待案中,一些死亡是可以在提前介入下避免的。
内政部长尚穆根曾在国会上以一名两岁男童Daniel Nasser被亲生母亲和男友虐待后死亡的案件举例指,304C条文允许法庭对涉案双方双双否认且无法证明具体是谁实施虐待导致死亡的情况下,对涉案双方定罪。
副总检察长Hay Hung Chun也说,孩子依赖父母的保护,因此如果父母在有能力阻止孩子受伤的情况下,仍让对方受到伤害,应当受到惩罚。
为何女性允许虐待情况发生?
专家指出,女性往往也陷入这样的被虐关系中,这是因为她们可能有着现有或过去的创伤,让她们无力改变现状。
一名帮助虐待或家暴幸存者(PAVE)的义工Nazeema Marican就提出几个可能性,他说一些女性担心采取行动会让自己或孩子陷入更糟糕的情况,她们也可能受到精神控制,认为自己在暴力事件中有一定责任,或者是向当局通报后会失去孩子等。
“一些施暴者也会隔离受害者,让她们很难寻求支持和保护。而家暴幸存者最担心的点在于,通报家暴会让孩子在儿童保护措施下被带离这个家。”
不仅如此,他们也担心通报虐待事件会影响家庭的气氛和关系,给原本糟糕的情况火上加油。
此外,根据非营利组织妇女行动及研究协会AWARE主席Sugidha Nithiananthan指出,很多女性在经济上依靠她们那些有暴力问题的伴侣,这让她们更难从这段关系中抽离。
“一些时候,针对孩童的家暴,是她们的母亲正在经历暴力的一种延伸。”
被动配偶需各方面协助摆脱恶性循环
心理卫生学院法证精神科主任Christopher Cheok说,陷入家庭暴力的被动配偶需要各方面协助才能摆脱这样的恶性循环,包括采取措施实现经济独立,以及来自朋友、家人、社会工作者等人的支持。
当然,这些帮助也可以来自现有的法律,如申请个人保护令和家暴排除令。看护者也需要其他人的帮助,了解家中孩子正在经历的伤害。
“很多人可能了解肢体暴力对孩子的影响,但有时候不明白情绪创伤对孩子的影响。”
他说,对旁人来说一句“离开就好”是很简单的,但必须了解当事人可能面对的困境比如独自居住在新加坡或者经济上的问题,如果她们感到犹豫,旁人也可以尝试帮助他们了解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来保护自己或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