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呼吸|黄和栋】通膨下的指鹿为马

本地杂菜饭摊食物多样化。(图:互联网)

就这市道,只能说,在通货膨胀面前,什么优雅社会都卑微。

物价飞涨,生活费水涨船高,外卖食物价格不落人后,一起涨涨涨。

云吞面幸运的话,还能找到3.5元一盘——我家附件小贩中心还有仅此一家老字号这么卖,她们10年前价格2.5元,10年涨了1块钱,多少巴仙就不明算出来了,反正大家心知肚明,肯定比消费税涨幅多很多。

除此,4至5元起跳的云吞面已静悄悄成常态(分量还是吃不饱要加面的那种)。

煮炒档价格同样起得让人措手不及,那还只是炒饭、河粉这类基本款,最平凡没料的扬州炒饭一人份,从以前3.5元到现在随随便便5元。

以上说的价格,也都还属于本地引以为荣的小贩中心(或咖啡店),当初设立小贩中心的理念,是开创社区食堂,卖价廉物美的食物,让打工族天天吃得起。

谁知晃眼数十寒暑,如今都已让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小贩中心,物美价廉称号,不断在通膨的严峻考验下备受置疑。

食阁和快餐全都通胀

同样为本地特色之一的食阁更不消说,多数处在冷气购物中心内,租金本来就不低,食物价格自然不会便宜到哪里去。

某天在某邻里中心的食阁叫了一客韩式猪肉盖饭,要价8元,还是让我心有戚戚焉。不就少许猪肉少许大葱、一个蛋、一碗饭,8块钱?哥当日吃的不是猪肉盖饭,是让钱包破洞的通货膨胀。

快餐价格同样突飞猛涨,从前的5元套餐记忆犹新,现在没8元、10元别想吃得到,这说的还是麦记基本配套,像SS那种更知名更“高档”的快餐店,一个汉堡+薯条+冷饮,随时15元最低消费。

日前发现,CJ快餐店的价格,竟也已不遑多让,也是汉堡+薯条+冷饮16元,据说还是促销价,那促销前会是什么天价?

快餐如汉堡薯条价格也不低。(图:Unsplash/Kayleigh Harrington)

收费透明不足的杂菜饭

木已成舟,无奈缩紧腰带面对现实,回归最经济实惠又可兼顾均衡营养的杂菜饭。

但今时今日的杂菜饭,价格上处处暗藏玄机。曾经,三菜也好、一肉两菜、两菜一肉、三肉也罢,明文铁价,童叟无欺。唯不知从几何时,从谁起始,各种不明文价格规定,开始层出不穷。

如一份切块或切丁的炒鸡肉,和一整块鸡肉的价格可以相差一、两倍,但两者分量其实并没差多少。

纯蒸蛋算菜价,要加了一点肉碎就小鸭变天鹅算肉价,但本质其实还是蒸蛋;无论哪种菜都好,只要炒上几片其薄无比的肉片就算肉价,即使菜和肉的比例是8比1。

还有一种是连价格都模凌两可,打着2元“起”、3元“起”、4元“起”,一个“起”字成了摊贩漫天开价、胡乱喊价的免死金牌。重点是那个“起”字永远写小小,躲在价格后,与冗长条文下蝇头小字的隐藏条款一样鬼祟。此举显然司马昭之心,要心里没鬼,岂会不大方示“起”?

本地杂菜饭摊也受通货膨胀影响。(图:互联网)

指鹿为马 指菜为肉

日前在一家咖啡店杂菜饭摊点了一肉两菜,摊贩却按两肉一菜来算,我问为何,摊贩说我点的“花椰菜+菜花”算肉价。

我以为又是夹杂了点肉片肉碎在其中的伎俩,于是又瞄了一眼摆盘上的菜:诶,净是菜,没肉。

我又问:这就菜啊,怎么算肉?摊贩回说:这一道我们一向算肉价。

赢了。古有指鹿为马,今有指菜为肉。你理直气壮说这就你家定的规矩,我还能说什么?就上贼船了吧,还能不认吗?

正要掏钱结账息事宁人,心里则依然忿忿不平,暗下决心再无下次,摊贩突然把我点的杂菜饭一把提到后头,说:“不要紧,我留着自己吃”,然后摆出一副“老子不做你生意,请回吧”的表情。

什么情况?太峰回路转了吧?难不成摊贩有读心术,听到了我的心湖?但我可没说不付钱啊,翻脸比翻书还快,至于吗?

什么时候卖杂菜饭可以卖到这么“巴闭”(编按:方言,骄傲的意思)?自定奸商价格不说,被顾客质问两句还可以恼羞成怒?

就这市道,只能说,在通货膨胀面前,什么优雅社会都卑微。

请点击《城市呼吸》系列报道,阅读更多文章。

本文为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立场。

相关标签
  • 城市呼吸
  • 通货膨胀
  •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